歐洲線船隻繞行好望角成本大幅墊高 明年長約價估實漲約四成

▲歐洲籍船公司在歐洲線長約比重高達六、七成,我貨櫃雙雄僅兩成左右。(圖/翻攝自MSC官網)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排名全球前五大的外籍船公司臺灣公司高階主管指出,歐洲線船隻自去年12月中旬因紅海危機繞行好望角之後,成本大幅拉昇,近期開始協商的明年1月新年度長約,各家船公司都要求每大箱(40呎櫃)運價自1300-1400美元,調升到2000-2500美元,估計實籤價格約在1800-2000美元之間,漲幅在四成上下。

上週四德魯裡貨櫃運價綜合指數(WCI),從上海到鹿特丹的運費下降了6%,即每大箱下降了218美元至3373美元;上週五上海航運交易所公佈的貨櫃運價指數(SCFI),上海到歐洲基本港運價是每箱(20呎櫃)2226美元,上漲276美元,漲幅14.15%;臺灣市場上週歐洲線每大箱運價自3500美元下跌至3000美元,11月1日則規劃每大箱運價要調漲1000美元。

船公司透過減班控艙,全力要調升運價,主要就是考量歐洲線新年度長約籤屬在即,未免新長約簽得太低不敷成本,必須先設法拉昇運價。

外籍船公司高階透露,在紅海危機之前,歐洲線每大箱成本價約在1300美元左右,船隻繞行紅海之後,原單程約30天航程拉高到39-40天,加上歐盟今年開始徵收碳稅,船員薪資與保費都提高,營運成本增加約三成。

今年歐洲線長約雖然價格簽得低,但是在現貨市場運價高漲時,船公司有透過加徵500-1000美元旺季附加費增加實質收入,由於歐洲籍船公司歐洲線長約比重高達六至七成,而我陽明、長榮僅佔兩成左右,亞洲籍船公司也多數在三成以下,僅有中遠海運傳出簽約比重近五成,而在今年7月,歐洲線現貨市場運價曾漲到每大箱8、9千美元,讓我貨櫃雙雄賺得比歐洲籍船公司多許多。

攬貨業高階分析,歐洲籍船公司在歐洲線長約比重特別高,主要是全球多家超大型的無船運送人(NVOCC,即我國攬貨業)總部在歐洲,手上掌握有龐大的貨源,2021年10月疫情期間,馬士基航運對於每大箱與攬貨業籤的是4千美元長約運價,攬貨業卻賣到2萬美元,曾經公開指責,並表示後續將直接服務進出口商,儘量不透過攬貨業者,至於目前馬士基歐美線長約比重多少並無訊息傳出,不過以美國線來說,包括超大型攬貨公司都要透過該公司網站訂艙。

我國攬貨業者多數着重美國與東南亞航線業務,歐洲線貨載接得少,因爲貨載大量掌握在歐洲的無船運送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