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難走自己的路

(圖/美聯社)

德國總理蕭茲上週前往北京進行了一場旋風訪問,成爲3年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G7領袖。蕭茲無視西方盟國抗衡中國的共識,執意逆向操作的行徑,引起各界關注,各方看法不一。蕭茲此行會造成歐盟進一步分裂嗎?抑或展現歐洲在中美對抗下拒絕選邊站,走自己道路的決心?

對於蕭茲訪問中國,英國輿論抱持非全然負面的立場。英國保守派輿論認爲,蕭茲在爲期1天的訪問中,至少取得了一項有益的成果─蕭茲從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那裡獲得了對使用和威脅使用核子武器的譴責,即使習近平在會議宣讀中未直接說明是針對哪些國家,但已傳遞了明確訊息給俄羅斯總統普丁。

另一方面,蕭茲則傳遞了臺灣只能在有共識的前提下同意與中國大陸和平統一的訊息,及對新疆維吾爾族人的關切。英國輿論認爲,這些至少安撫了西方國家的一些緊張情緒,讓他們覺得蕭茲並未向習近平領導的新中國完全屈膝。

儘管如此,英國左右兩派政治觀察者均認爲,蕭茲在北京的言行不會消除德國內部和德國盟國間的擔憂,蕭茲爲實踐「更深層次夥伴關係」,此刻訪華是一項錯誤的判斷,尤其是在德國國內對蕭茲政府在中國相關投資上的批評聲浪越來越大的前提下。蕭茲訪華前,無視6位部長、兩大情報機構和高達73%的公衆疑慮,強行批准了德國漢堡港口一個貨櫃碼頭的中國股份。消息來源指出,蕭茲政府還準備批准中國收購德國晶片生產設施。

不難想像,包括蕭茲的綠黨聯盟夥伴,及歐盟和歐洲國家許多人擔心德國重蹈梅克爾政府與俄羅斯普丁政府交往的錯誤。梅克爾執政期間,德國重金押注「通過貿易改變」(俄國)政策,結果讓德國變得過於依賴俄羅斯能源。這些質疑者擔心德國正加深對中國的依賴。

與此同時,德國的盟友擔心柏林的重商主義可能破壞西方抗衡中國的統一戰線,這個統一戰線是西方聯盟對華策略的核心。在歐洲,過去1年北京試圖對比利時、立陶宛和瑞典施壓,凸顯了這個戰線的重要性;蕭茲拒絕法國總統馬克宏聯合訪華的提議,無疑使德法關係更緊繃。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北京若能成功分化柏林和巴黎,不僅歐洲致力發展對華統一戰線受挫,整個西方聯盟也必將受到衝擊。

儘管蕭茲警告,與中國完全脫鉤,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但批評者認爲,蕭茲訪問北京是爲擴大德國工業在中國市場的短期需求,不符合西方的長期戰略利益。但對中國的商業依賴實際上是西方試圖對抗中國的一個潛在戰略漏洞。除非能徹底解決對中國供應鏈的依附,歐盟對華的統一戰略將難以落實。

歐洲各國面對中國長期以來各有一把算盤,歐洲和美國的利益也不完全吻合,中美對抗,不想選邊站的歐洲必須找到自己的出路,歐洲其他主要國家領袖或許步蕭茲後塵訪問中國,但歐美自二戰以來的安全聯盟關係則是中國無法比擬的。除非歐洲建軍,否則,只要無法擺脫對美國的軍事依賴,無論如何走自己的路,歐洲都將傾向大西洋彼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