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央行2025年降息的考量
(圖/路透)
如同市場所預期,美國聯準會12月19日宣佈降息一碼,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4.25%至4.5%間,是自今年9月以來連續第3次降息。但一反常態地,降息後美元不貶反升、股債價格不漲反跌;美元之外的貨幣全貶,並引發全球股債雙殺。
市場表現異常,最主要是因爲12月19日聯準會強烈暗示通膨顧慮再起,聯準會的報告顯示有1/3的理事認爲2025年的通膨可能不降反升;明年也因此將放緩降息步調。
鮑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甚至說雖然機率很低,但卻無法完全排除明年由降息轉爲升息的可能性。這種貨幣政策由鬆轉緊的態度轉變,帶動美元竄升。3個月前的美元指數僅爲100.38,12月19日卻上升至108.48,升值幅度達8%。亞洲及歐洲貨幣貶值壓力升高,印度盧比更已貶至歷史新低。
聯準會原本曾在9月時有過明年降息4次的共識,市場也期待明年至少能有3或4次降息;但在12月19日聯準會發佈聲明後,市場的預期重新校正。依據最新利率期貨價格,可看到目前市場認爲即使是等到2025年底,有超過8成的機率利率將高於3.75%。
股市及債市因此在降息後沒有慶祝行情,反倒是大幅下跌反映對降息步調延緩的失望。美元的升值、金價的下跌,也都是基於同樣的心理。
至於聯準會明年降息放緩的決定,是基於最近的數據:一方面顯示美國經濟的強勁,一方面也顯示通膨的威脅;短期內的繼續降息,因此不需,也不可。
依12月6日的就業報告,美國11月非農就業人數新增22.7萬人,較之前或較預期都更高。其次,11月失業率雖略升0.1%,但仍爲可接受的4.2%。此外,12月19日公佈美國今年第三季GDP年成長率修正值3.1%,較第二季更加速擴張,估計今年全年成長率2.8%,更超越全球已開發國家平均的1.7%。
這樣的經濟表現明年若持續,則確實不需降息救景氣。
通膨壓力也顯示在數據上:11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年增率2.8%,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核心CPI較去年同期分別上升2.7%和3.3%,連續4個月通膨黏着,回降至長期目標2%的路徑並不平順。川普就任後如果全面課徵關稅,尤其加上關稅報復效應的考量後,則更可能造成2025年物價的上漲。
美國之外,英國央行同樣在12月19日召開央行會議,卻宣佈暫停降息,政策利率維持在4.75%不變。英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1.3%,普遍較歐洲國家更佳;但英國11月核心CPI年通膨率3.5%,爲七國集團中最高,且已超過過去8個月的通膨率。英國央行今年8月至今僅降息2次,顯然也以抗通膨爲優先考量。
相對於美國和英國,歐洲央行12月12日降息一碼至3%,是今年以來第4度降息,歐洲央行且表示2025年將採行更寬鬆的貨幣政策。歐洲經濟雖優於去年,但較英國與美國差距仍大。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去年經濟負成長後,今年有可能恢復0.3%的正成長,第二大經濟體法國今年成長率0.7%,歐元區的成長率也僅有0.8%。
此外,歐元區的通膨今年估計爲2.4%,明年可能放緩降至2.1%。因此,歐元區明年確實有較美國與英國更多的降息條件。對於川普明年可能對歐洲課徵20%關稅,歐洲央行強調將對歐洲經濟造成傷害,也明言這是爲何歐元區2025年確實有降息的需要。(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