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她捍衛伊朗人權32年 15年來見不到丈夫一面

穆哈瑪迪夫婿拉赫馬尼6日在巴黎受訪時出示夫妻倆年輕時的合影。(路透)

今年51歲的伊朗女記者、人權運動領袖穆哈瑪迪,週五(6日)獲選爲202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她從32年前還是大學生的年紀就從事女權運動,投身新聞工作跑先鋒,更成爲伊朗境內倡議自由人權的領導級人物。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多次被捕定罪下獄,和平獎揭曉時刻她仍在服刑,已7年無法看到2個孩子,過去15年來見不到丈夫一面。

諾貝爾獎官網指出,穆哈瑪迪(Narges Mohammadi)此生遭伊朗當局逮捕13次,刑期總計31年,另受154下鞭刑。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週五表示,希望透過今年和平獎向世界各地受到歧視的女性傳達「懷抱勇氣、繼續前進」的訊息。

穆哈瑪迪透過《紐約時報》聲明,全球對她倡導的人權運動表達的支持與表彰之意讓她「決心更強、責任更重、熱忱更多、希望更濃」,「我也希望這份讚揚能使伊朗人爭取改變的力量更強、組織更穩。勝利就在不遠處」,「我永不停止爭取實現民主、自由、平等」。路透社報導穆哈瑪迪在德黑蘭服刑,刑期12年;《紐時》指她目前刑期10年。

穆哈瑪迪的丈夫拉赫馬尼(左)與兒子6日在巴黎受訪。(美聯社)

1999年與穆哈瑪迪結婚的拉赫馬尼(Taghi Rahmani),2012年出獄後帶着一對雙胞胎孩子以難民身分移居巴黎。週五他獲知身繫囹圄的妻子獲殊榮時說:「這座獎爲她爭取人權的奮鬥之路增添勇氣。更重要的是,這是頒給『女性、生命、自由』運動的獎,屬於伊朗全體人民,屬於所有人權運動者。」

「女性、生命、自由」(woman, life, freedom)是伊朗去年爆發的全國社運口號。去年9月16日,因未戴頭巾遭伊朗宗教警察逮捕的庫德族22歲女子艾米尼(Mahsa Amini),疑似於拘留期間遭毆打重傷死亡。她的死訊引發擴及伊朗全國的大規模示威抗議,成爲伊朗1979年革命以來動搖國本程度最嚴重的事件,外界常以「頭巾運動」、「頭巾革命」稱之。許多學生與男女上街抗議時遭到安全人員與警方暴力逮捕,不時傳出有人慘遭虐待。

穆哈瑪迪被捕下獄一直是追求人權改善的伊朗民衆關注的焦點。即使身在獄中,穆哈瑪迪仍透過各種管道針對人權議題發聲。她透過英國廣播公司發表一份詳述在頭巾運動示威街頭被捕婦女遭虐待甚至性侵的報導,震驚各界。今年1月,她發文詳述身處的伊朗德黑蘭伊文監獄(Evin Prison)58名女囚受虐慘況。

人權組織「前線戰士」(Front Line Defenders)指出,穆哈瑪迪去年1月被控危害國安罪名遭判刑8年,期間暫時外出就醫,4月12日返回監獄前拍攝影片交由「前線戰士」發佈,她呼籲各方人權夥伴務必團結、不要放棄希望。當時她即將迎來50歲生日。

今年9月16日,艾米尼去世1週年當天,穆哈瑪迪在《紐時》專欄發文表示,「我當時的目標是對抗宗教暴政,如此暴政與傳統、社會習俗導致伊朗婦女受到深切的壓迫」。她說,自2012年以來已三度被關進伊文監獄。

就在和平獎揭曉前夕,人權組織指出,伊朗又有一名少女因未戴頭巾在德黑蘭地鐵引發衝突而受重傷昏迷。伊朗政府對這些報導已否認。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呼籲伊朗政府釋放穆哈瑪迪。諾貝爾和平獎預計今年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她能否親自出席仍是未知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智庫負責人史密斯(Dan Smith)認爲伊朗不太可能釋放穆哈瑪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