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與她的相機:伊麗莎白二世用鏡頭捕捉的人生微光

伊麗莎白二世訪問南太平洋圖瓦盧(Tuvalu)時使用限量版Rollei 35 Gold拍照。 圖/美聯社

文/戴鬱文

…你總是希望後代子孫會對這些照片感興趣,他們可能還會驚覺,原來你也曾經年輕。」

——2022年5月19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1926-2022)

英國在今年6月才盛大舉行白金禧年慶典,慶祝女王登基70年,未曾想三個月後,人們便與這在位最久、最具羣衆魅力的跨時代女性君主告別。BBC Studios在五月底、接近慶典期間推出紀錄片《伊麗莎白:未見過的女王》(Elizabeth: The Unseen Queen),以女王登基前生活爲主題,公開大量的王室家庭錄像。

紀錄片中,96 歲的伊麗莎白女王親自擔任旁白,講述心路歷程也與自己的青春對話,宛如一封給自己和國家的情書,也爲觀衆創造史無前例的親近感,相當動人。這是她最後一部參與的王室紀錄片,也是在生命最後階段留給人間的遺產。

「攝影機一直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在攝影器材極其昂貴的20世紀上半,英國王室除了要面對公衆生活的鎂光燈,私下也相當喜歡攝影,從底片錄影機玩到底片照相機,非常時髦。許多由女王本人、父親喬治六世國王、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后、妹妹瑪格麗特公主、丈夫菲利浦親王等高級王室成員親自拍攝的影像,都可在《未見過的女王》中看到。

一些畫面記錄了喬治六世帶着攝影機與家人作伴時,底片盒子成爲幼年女王手中的玩具。而女王長大後,換她攝影器材不離手,相機、測光表和其他配件也成爲逗弄新一代王子公主的道具。

他們對攝影的熱愛,亦成爲影集《王冠》(The Crown, 2016-) 出彩的橋段。劇裡喬治六世在1947年女王大婚時,送她一部底片錄影機作爲賀禮,並說道:「若妳的婚姻如我這般幸福,我不希望妳錯過任何一刻。」女王的攝影興趣確實與父親息息相關,真實世界中,她在二戰前便收到父親贈與的錄影機,自此熱衷於錄製家庭影片來把握生活。她的攝影在虛與實之間,也連結了父女兩世代的疊影與記憶。

童年時期的伊麗莎白二世正玩着底片盒子,照片可能由喬治六世或其他家人拍攝。 圖/《伊麗莎白:未見過的女王》

家人拍下少女時期的伊麗莎白二世。 圖/《伊麗莎白:未見過的女王》

照片拍攝於1947年,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右)與父親喬治六世(中)及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左)在英國前衛號戰艦(HMS Vanguard)上拍攝。 圖/《伊麗莎白:未見過的女王》

▌鏡頭背後的神秘與自由

世人皆知女王熱愛狗和馬,卻少人知道她熱衷攝影,而且是王室中最爲投入的一位。她時常隨身攜帶錄影機或照相機記錄家人與旅途風光,大衆媒體也留下不少她使用攝影機的身影。

官方在慶祝女王80、90歲生日和登基60週年各發表了「關於女王的幾件事」,其中皆特別提到她對攝影的熱情,尤其享受拍攝家人的畫面。查爾斯三世也在2016年紀錄片《伊麗莎白九十歲:家的禮讚》(Elizabeth at 90: A Family Tribute)說道:「我媽媽不論何時,只要條件允許,就會拍一些照片」「不然就是我父親拍」。

在這些時刻,親王的表妹希克斯夫人(Lady Pamela Hicks)在2022年口述傳記《Queen Elizabeth II: An Oral History》提到一個特殊的時間點:1952年,伊麗莎白二世在肯亞樹屋上從公主晉升爲女王那夜——也是喬治六世去世那夜——正帶着相機沉浸在野生動物世界裡,「她用相機拍下所有動物並觀賞牠們——就是他們(夫婦)喜歡做的那些事。」

1952年喬治六世去世那夜,伊麗莎白二世在肯亞正帶着相機沉浸在野生動物世界裡,這是她所拍下的大象家族畫面。 圖 /《伊麗莎白:未見過的女王》

菲利浦親王爲安妮公主拍照(左)以及安妮公主正在玩伊麗莎白二世測光表的畫面。 圖/《伊麗莎白:未見過的女王》

在女王豪華卻充滿規範的人生裡,她的行止舉措,莫不盡力恪守王室莊嚴、保持中正,鮮少對外展現個人偏私、喜好與創意。除了與普世價值相符的動物愛護、王室賽馬活動、引導關注的亮眼服飾,或是隨時代與民衆建立橋樑的新嘗試,幾乎一切都與國事和王室有關,沒有屬於她個人的鮮明性格。

甚至1969年形象紀錄片《王室生活》(Royal Family)首次公開「看似私下」的生活場景裡,雖然王室成員們各自展露嗜好,包括親王畫水彩畫、王儲拉大提琴、女王愛狗和賽馬,卻沒有任何人手持攝影機的畫面。

也許當時的公關策略,認爲攝影興趣及創作(尤其是「家」的主題)在20世紀無助於強化王室的體面與輝煌,大衆既無法理解其中的雅興,也不會爲此感到更多的真誠與親切。故此,女王的視界得以一直保持神秘,不被急切探究。直到2016年,《家的禮讚》才第一次曝光部分作品,許多影像連高級王室成員都是第一次見到。近年王室社交帳號下,漸漸出現想要一睹女王攝影作品的留言,可惜的是,除了散見於近年紀錄片,目前仍難以尋得其他公開檔案。

攝影機的小小觀景窗,恐怕是少數能讓女王流露自我、展現風格視角的空間。女王身分使她謹慎隱藏個人視野及隱私,卻也因此擁有鏡頭內的獨立與自由。

伊麗莎白二世戴着大鬍子拿着Rolleiflex TLR相機出席一場活動。 圖/《伊麗莎白:未見過的女王》

1957年伊麗莎白二世(右)在賽馬場邊使用16mm錄影機拍照。 圖/美聯社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女王常在賽馬場邊或出訪他國時,常隨身帶着攝影機。照片資料顯示,50、60年代她最常帶着公開亮相的,是中片幅雙眼相機「Rolleiflex TLR」。TLR相機(雙反相機,Two-Lens Reflex) 是德國祿萊公司(Rollei)在1929年推出的經典設計,由兩個鏡頭組成,一個取景、另一個拍照。

Rolleiflex TLR現在看來充滿復古風情,當時卻是最能取得接近人眼所見畫面的隨身相機,不僅輕便耐用、作工精良、畫質極佳,還具備明亮的觀景窗。直到50年代單眼技術成熟以前,它是許多專業人士的收藏目標,也是其他品牌爭相學習的製造技術,對相機發展史有決定性的影響。

女王的相機幾乎都是時代經典,如同談到TLR相機就不能忽略Rolleiflex、談到RF相機(旁軸相機,Rangefinder Camera),就不能不提到Leica M3。而女王兩臺全都擁有。

根據徠卡相機公司(Leica Camera)官方粉絲頁,女王於1958年獲贈了「Leica M3」,併成爲之後幾十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張1986年慶祝60歲生日的紀念郵票,就有她拿着這臺相機的照片。

1986年慶祝伊麗莎白二世60歲生日的紀念郵票(34便士版),中間照片是1973年她手持Leica M3相機。 圖/Collect GB Stamps

1974年,伊麗莎白二世(左)巴德明頓賽馬比賽前,使用相機Rollei 35 Gold Limited Edition爲愛馬「Columbus」拍照。右爲夫婿菲利浦親王。 圖/法新社

M3是德國徠茲公司(徠卡相機公司前身)於1954年發表的一款35mm相機。如果徠卡是35mm RF相機的典範,M3就是典範中的典範。它集結了德國二戰前的工藝精華、擁有最複雜的光學結構,以及M系列裡最出色的觀景窗和對焦精準度,是50年代全球各大品牌爭相模仿的經典與創意導師,鞏固了品牌神話地位。

M3深受20世紀下半專業攝影師的喜愛,包括佈列鬆(Henri Cartier-Bresson)在內皆以它創造許多不朽的紀實圖像;業餘愛用者名人榜也非常亮眼,除了英國女王,還有貓王、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甚至詹姆士・龐德。1959年的小說《金手指》(Goldfinger)讓 M3 成爲這位皇家特務的酷道具。身爲曾是一時相機之王的M3,至今也仍有許多人使用,更是徠卡玩家不容錯過的傳奇機型。

1986年,女王還收到進階版的M6。這款相機在1984年開賣,但她擁有的是印有王家徽號「EIIR」的特別版。而M3、M6這兩款徠卡,便是女王70、80年代最常公開攜帶的相機。她拿着M3相機的一系列照片,也被玩家戲稱爲「最強業配」。

左爲1952年巴爾莫勒爾城堡,查爾斯王子把玩着媽媽伊麗莎白二世的Rolleiflex TLR揹帶。右爲1973年,伊麗莎白二世皇家溫莎馬展中帶着M3相機,腳邊爲女王的柯基犬 圖/歐新社、Queen Elizabeth II臉書

1995年5月12日溫莎城堡的一場馬車駕駛大賽中,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使用徠卡M6相機爲菲利浦親王拍照。 圖/法新社

另一個常出現在女王70年代照片裡的,是曾爲世上最小的35mm隨身相機「Rollei 35 Gold Limited Edition」。其華貴的金色外殼及輕巧便攜的尺寸,光外觀就是不錯的衣着配件。2017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看到BBC慶祝女王白金結婚紀念日所發佈的照片時,就特別指認。他表示這是1972年前總統薛爾思 (Benjamin Sheares)贈與來訪的英國女王、親王和公主三人各一臺、出廠自新加坡的限量版Rollei 35 Gold。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祿萊公司在70年代到新加坡設廠製造相機和鏡頭,對相機工業具有領先意義,不僅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還傳授有助於晶圓及精密工程的先進技術。但此舉也動搖了「德國製造」的聲譽,因缺乏市場認同度,外加趕上德國相機產業不景氣的時期,最終在1981年關閉新加坡工廠、宣佈破產,此爲後話。

女王自然也趕上了數位化時代,她用的是90年代發表的數位底片相機「Canon Sure Shot 80 Tele」。2000年5月12日,這位時髦老太太隱身在車門旁,用這臺相機爲正在參加馬車駕駛大賽的丈夫拍照。這個畫面被媒體捕捉到,一時廣爲流傳,這也很有可能是最後幾張女王使用相機時被拍到的身影。

紀錄片裡少數公開女王拍攝的作品,主要都是影片而非照片。事實上,女王年輕時,帶着16mm隨身錄影機走遍國內外,拍下無數精彩畫面;我們也可以從歷史照片中,看到她拿着隨身錄影機捕捉畫面的瀟灑身影。

伊麗莎白二世拿着16mm錄影機爲查爾斯三世拍照。 圖/《伊麗莎白九十歲:家的禮讚》

▌以她爲核心的攝影宇宙

我們無法得知女王如何秘密處理她的攝影作品,例如宮殿是否有專屬暗房或底片沖洗員?器材收藏、相片展示的習慣如何?拍攝技術與構圖喜好,是否受到時代潮流的影響?在王室檔案館釋出更多相關文件前,這些都是謎團。在此之外,我們可以認識以她爲核心的攝影宇宙,尤其是與大量頂尖攝影師緊密相連的生活圈。

除了如影隨形的攝影媒體,以及贊助長達67年的皇家攝影協會,女王的攝影宇宙還包括歷代爲她拍攝肖像的王室攝影師。其中不少王室攝影師在英國攝影史上還佔有一席之地。例如,與王室合作最久的攝影師塞西爾・比頓(Cecil Beaton,1904-1980),從30到70年代皆爲溫莎家族30多位成員拍攝肖像,對二十世紀中期英國王室與君主制的公衆形象,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力。

比頓拍攝的對象大多是王室、明星或名人,他喜歡塑造具有理想性的畫面,呈現童話、典雅,甚至抽離現實的神秘美感,以此爲王室創造高貴、豪華與神聖的視覺形象。他爲女王拍攝的經典照片,包括1953年加冕禮紀念照,以及女王逝世第二天,《時代》和《解放者》共同使用的那組封面照——那是比頓在1968年,最後一次爲女王拍攝的肖像。照片省去傳統象徵王權的華麗與閃亮裝飾,改以簡單的藍色背景、襯托海軍斗篷的俐落線條,也打造一個永恆內斂的君主形象。

女王逝世第二天,《時代》和《解放者》不約而同使用比頓在1968年爲伊麗莎白二世拍攝的肖像。 圖/時代、解放者

1953年,比頓爲伊麗莎白二世拍攝加冕禮紀念照。 圖/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比頓不僅是君主制的忠誠擁護者和時尚攝影師,同時還跨足舞臺和電影設計,也得過兩次奧斯卡服裝設計獎。1964年的電影《窈窕淑女》中、女主角奧黛麗赫本那襲令人難忘的禮服,就是由他設計。比頓樂於守護傳統制度,又具備時尚眼光,才能讓他堅定地在守舊沉重的王宮氛圍、還有需要人性面孔的新時代之間,持續尋找平衡點(注:比頓在私人日記裡其實對王宮充滿批判)。

根據《Queen Elizabeth II: An Oral History》所述,比頓是著名的星期四俱樂部(Thursday Club) 成員。這是一個僅限男性參加、充滿色情笑話的定期吃喝聚會,菲利浦親王也是其中一員。這個俱樂部裡有一羣被稱作「社會攝影師」(Society photographer)的王室攝影師,除了比頓,還有一位與之風格截然不同的後輩斯諾登伯爵——他甚至在之後加入王室與女王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結婚、成爲女王的妹婿。

斯諾登伯爵是英國400多年來第一位與公主結婚的平民,雖然他們的婚姻只維持18年,但離婚後,他仍然繼續爲女王拍照。他除了拍攝王室成員、國際名人及時尚題材,也拍攝街頭、兒童、老人與、精神病患,作品受到評論家的歡迎、被廣泛出版。他的作品在國家畫廊和多個博物館展示,他也還是得過兩座艾美獎的電影製片人。

斯諾登伯爵爲多位英國王室成員拍的照片。 圖/《Koto Bolofo: Lord Snowdon》(2011)

尚未登基的伊麗莎白二世,在國家公園度假時被家人拍下的影像。 圖/《伊麗莎白:未見過的女王》

回顧女王人生,從自己的父親、家庭到身爲君王的公務生活,其實身邊充滿着與專業攝影師或攝影愛好者交流的機會。

「回顧過去未必是爲了懷舊」

過往人們總是看到女王作爲家庭典範與社會領袖的公務生活,但在她表現個人的智慧與勇氣之餘,人們對女王的私人生活依然感到陌生和神秘,也難以見到由她親自執掌的鏡頭畫面。女王爲了持身中正所做的犧牲,包括了這些無法與人分享的作品。也許人間謝幕前,她最不羈的人性就寄託在自己的攝影作品裡。

「回顧過去未必是爲了懷舊」,這是女王在《未見過的女王》裡的旁白臺詞,這更使外人好奇她相機裡的視界。我們也許帶有些許窺探的心態,但不可否認的是,若能知道一國之君的視線落腳何處、曾經爲哪個瞬間創造永恆,人們也許就能從更多元的視野看待人間樣貌、創造更多與時間和空間的對話機會。

也許女王人間謝幕前,最不羈的人性就寄託在無法與外人分享的攝影作品中。圖爲女王使用相機Leica M3。 圖 美聯社

編輯/李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