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170億元后,名創優品的下個課題:走出“規模陷阱”,帶領永輝減虧

“永輝2025年就是兩個字,減虧!”在3月21日下午舉行的名創優品2024年財報電話會上,名創優品董事會主席兼CEO葉國富如是表示。

自完成收購永輝超市29.4%股權,名創優品近期加強了對永輝超市的管理,引發了市場對後者內部治理是否存在不和的討論。資本市場舊例足以說明,“聯姻”後的磨合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名創優品在實際管理層面能否“妙手回春”,讓永輝這個多年虧損的全國商超巨頭“滿血復活”,正考驗葉國富的眼光和能力。畢竟,自家生意還在增長軌道上的名創優品,並不想要一個“絆腳石”。財報顯示,名創優品2024年收入增長22.8%,淨利潤增長15.4%。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名創優品全球170億元的收入新高,主要是新店數量增長所驅動,而代表成熟門店經營效率的指標——同店GMV(成交總額)卻表現平淡,其中,國內同店GMV下降高個位數,海外同店GMV增速放緩至中個位數。

在零售行業,門店擴張帶來的收入增長,容易掩蓋老店衰退,造成規模高增的假象。名創優品也意識到這一點,表示未來將優先推動同店銷售增長,注重增長質量。

完成收購永輝,減虧正式成爲KPI

名創優品耗資超62億元、持續了半年的收購永輝行動,終於在近期收官。公司3月21日下午發佈的財報顯示,收購事項已於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

名創優品董事會主席兼CEO葉國富在財報會上表示:“未來零售行業就兩大趨勢,品質零售和興趣消費。名創優品代表興趣消費,而我們希望通過永輝把握住品質零售的機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名創優品對永輝超市加強管理,引發市場討論。3月17日,永輝超市完成了董事會換屆,葉國富及另外兩位“名創系”人士當選永輝超市董事,葉國富同時擔任永輝超市改革領導小組組長。3月20日,永輝超市公告稱,董事會授權公司改革領導小組代行CEO職責。

這意味着,葉國富是目前階段永輝超市改革的實際負責人。對於改革目標,葉國富在會上回應稱,對永輝超市的規劃是三“提”兩“降”,即提人效、提業績、提毛利,並降成本、降費用。

“我們通過優化人員,把人效提起來;通過調改,讓門店業績提升到過去的2到3倍;永輝的收入有四分之一來自(名創優品擅長的)生活用品,大多數是第三方品牌,毛利很低,我們可以協助永輝大力開發自有品牌,提升毛利,增加永輝的核心競爭力。”葉國富表示,“同時,還要降採購成本,降人工費用”。

他總結道:“永輝2025年就是兩個字,減虧!到2026年底,永輝現有的店該關的要關掉,該調改的要調改完,剩下的都是好店和新店。另外,毛利率再提升幾個點,規模再提升。”

記者注意到,名創優品強調永輝超市減虧,也有現實因素的考慮。

公司CFO張靖京在財報會上表示:“我們對此次交易(指收購永輝)將是按權益法計算,按照29.4%的持股比例折算永輝的淨損,預計永輝將在第二季度對名創優品財務報表產生影響。”而永輝超市2024年預虧14億元,若未來持續虧損,將成爲名創優品的拖累。

靠開新店增收,但國內成熟門店銷售下滑

回到名創優品自身,財報顯示,公司2024年總營收達170億元,同比增長22.8%;經調整淨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27.2億元,同比增長15.4%;毛利率44.9%,較上年上升3.7個百分點。

截至2024年末,名創優品集團層面的全球門店數達7780家,淨增1219家。公司稱,收入增長主要是由於平均門店數量同比增長18.3%。

這道出了名創優品業績高增的原因,即靠全球快速開店帶來規模的擴張。但新店開拓空白市場的同時,成熟老店的銷售卻逐漸黯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到,代表成熟店鋪的指標——同店GMV(財報附註顯示,同店包括在比較期開始前已開業、截至比較期結束仍在營業、且於比較期內閉店均不超過30日的門店)表現不佳。其中,國內名創優品門店同店GMV下降高個位數,而上年增長30%~35%;海外名創優品門店同店GMV增速爲中個位數,對比上年25%~30%的增速明顯放緩。

張靖京在財報會上分析道:“同店數據(表現不佳)除了大環境影響之外,還有三個原因。第一是門店選址存在問題,第二是部分加盟商在店面的貨品陳列展示、服務質量等方面存在不足,第三是渠道的精細化配貨還有提升空間。”

在零售行業,企業常面臨“規模陷阱”——新店增長掩蓋老店衰退。而同店數據可剝離新店干擾,聚焦成熟店鋪的經營表現,真實反映企業的運營能力。

名創優品也並非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張靖京稱:“我們預計2025年門店的增長數量會略少於2024年。因爲我們認爲門店不能只看數量,更要看質量和結構。我們希望未來一年更多的增長來自於我們的同店銷售。”

葉國富也分析稱:“我們發現,越大的門店,同店銷售額恢復越好,300平方米以上大店都是接近回正,而小店出現下滑。我們下一步門店整改就要把一部門小店轉大店。”他還提到,名創優品還將通過優化渠道和加盟商結構、根據不同渠道特點和消費畫像進行精準配貨、從廣度和深度上拓展IP合作矩陣、繼續提升會員的黏性和復購等多個方面,來提升同店銷售。

用供應鏈全球化應對關稅政策影響

作爲中國零售業出海的代表,名創優品2024年全球化步伐加速,海外開店超國內,也是有史以來海外開店最快的一年,截至年末,海外門店實現了3000家的里程碑。

財報顯示,2024年海外業務收入達66.8億元,同比增長42%,爲集團貢獻了接近40%的收入。然而,面對國際局勢變化,尤其是美國關稅政策的壓力,名創優品也不得不尋找應對之策。

葉國富在會上提到,名創優品的美國市場收入在2021年到2024年的3年,以3位數的複合增速增長,是名創優品在全球單店產出最高的市場之一。

“美國是我們海外業務的戰略高地。2025年,我們希望在保持門店數量高速增長同時,通過更精準的開店效率來提升門店質量。今年開店會集中在佔美國76%的人口的24個州集羣式開店,發揮規模效應,給予集中資源,發揮規模效應,實現快速調貨,減少缺貨,提升顧客滿意度。同時,優化物流配送路線,減少運輸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他具體分析道。

而面對加徵關稅的壓力,張靖京提出了幾個應對措施:“第一,加快供應鏈的全球化佈局。目前我們海外直營市場的非中國採購比例已經從25%提升到30%,而美國市場已經接近四成。第二,從利潤率倒推,我們會在保證一定的目標毛利率基礎之上,做產品價格的調整。第三,名創優品的規模效應讓我們對供應商有比較強的議價能力,在整個行業都受到關稅的衝擊而普遍成本上漲的時候,我們的產品仍然極具性價比和差異化。”

展望2025年,張靖京表示:“我們將繼續兩手抓,一方面是通過持續加大IP投入、研發投入、渠道結構升級和提升會員復購率,來提升我們的同店銷售,助力國內的高質量增長。另一方面,我們將持續聚焦海外市場發展,在保持快速業績增長的同時,進行更加有紀律性的成本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