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機構總調研次數下滑逾兩成,機械設備行業最受關注
近來,A股市場再度步入震盪調整,上證指數仍在3000點下方遊走,但機構投資者的調研頻次仍保持高位。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有超過4200家上市公司迎來機構調研,累計接待調研超過1.4萬次。以區間124個交易日計算,平均每天有超過113次調研發生。
不過,有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受到費率改革、降本增效的影響,部分公司對調研投入和方式進行了調整,如出行調研需寫報告、縮減出差費用,部分“可去可不去”的調研就不去了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各類機構投資者的總調研次數同比下滑22.81%。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再苦不能苦投研,再窮不能窮調研”,儘管調研與機構實際去持倉還有很大距離,但調研可以篩選出更有可能被持倉的潛在標的。據第一財經統計,機械設備、電子、醫藥生物等行業雖然不斷遭遇調整,年內跌幅在8.12%至23.08%之間,但仍是機構調研熱度最高的行業,板塊調研次數均超過1400次。
年內調研超1.4萬次
今年以來,A股市場在“V”型反轉後,再度步入震盪調整,追蹤市場熱點難度提升,而機構仍保持頻繁地調研節奏。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今年以來,有4253家上市公司接受了各類機構的調研,合計次數近1.41萬次,與去年同期1.43萬次相差較小。
但從機構角度而言,總次數整體出現下滑。截至7月9日,各類機構投資者年初至今的調研總次數爲18.38萬次,較之去年同期的23.81萬次,同比減少兩成以上(22.81%)。有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受到費率改革、降本增效的影響,對調研投入和方式進行了調整,如出行調研需寫報告、縮減出差費用,部分“可去可不去”的調研就不去了等。
“降費自然會影響公司收入和利潤,加上現在行情不好,那對內來說,降本增效是正常的。”一位權益類機構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能線上(開會)的就線上,如果要出差的話,需要寫很詳細的申請報告;即使出差,乘坐飛機也儘量不要在工作時間、週末不要住在外地等。
第一財經從業內多家機構處瞭解到,壓縮差旅費用甚至減少出差幾乎已經成爲行業的常態,例如住宿標準、出差餐補一降再降,“非必要不出差”“非必要不住宿”。“出差標準確實有降低的,不過正常的業務和調研肯定還是開展的,該去當地的還是會去。”華東某公募人士說。
也有部分機構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再苦不能苦投研,再窮不能窮調研”。“投研方面調研和往年相差不大,我們對這塊沒有什麼限制,畢竟深度瞭解公司不能僅靠案頭或者線上開個會,該實地調研的還是要去現場看看。”一位來自中大型機構的投研人士對記者說。
“機構投資者會進行多輪調研,即使一個公司在重倉序列內,也要不斷調研評估,時刻跟蹤、及時調整;此外還有些調研是爲了驗證自己的一些預判。”前述投研人士進一步表示,一般而言,除了上市公司爲了縮小市場認知與公司現實基本面差距而主動邀請調研外,更多的調研發生在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感興趣的時期。
“我們(公司)主要是偏自下而上的風格,所以個股的挖掘是很重要的,還是要多去現場看才行,而且調研出差的去一線城市的也相對少。”某以權益投資見長的基金公司人士說,差旅成本縮減是大勢所趨,線上調研省錢也省時間,確實越來越多,但有些項目是一定要實地看的。
機械設備調研熱度最高
事實上,從數據也能看到,在調研中採取現場會議方式的佔比也有所減少。Wind數據顯示,年內調研數量最多的機構是中信證券,今年以來合計調研1833次,同比減少12.34%;其中現場會議次數爲986次,佔比爲53.7%,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爲63.4%。
此外,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的年內調研數量均超過1500次,但相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15.4%、19.08%。據統計,在調研次數排名前10位的證券公司中,僅華泰證券和長江證券微漲3.15%、0.15%,其餘8家今年以來的調研總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作爲金融業重要角色之一的基金公司,也同樣與行業整體趨勢保持一致。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合計調研5.18萬次,較去年同期的6.75萬次減少23.26%。其中調研次數超過千次的有三家,分別是博時基金、嘉實基金和華夏基金,而去年同期則有9家機構。
具體而言,博時基金、嘉實基金和華夏基金今年以來分別調研了1372次、1170次、1087次;其中現場會議佔比爲49.56%、50.98%、59.52%,較之去年同期均有所減少。擴大範圍來看,調研頻次有所下滑的情況更爲普遍。
據第一財經統計,年內調研次數超過500次的有36家基金公司,除了景順長城基金較去年同期增幅超30%、博時基金幾乎持平外,其餘34家的頻次均有所下滑。其中,16家基金公司減少兩成以上,匯添富基金跌幅最多,超過44%。
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調研情況和機構持倉並不一定一致,不能作爲有效的投資指引,但根據過往經驗,基金經理對一些行業或個股進行調倉換股時,一般會事先做好細緻的調研,篩選最有潛力的行業或公司。記者梳理後發現,機械設備、電子、醫藥生物等行業是機構的重點調研方向。
Wind數據顯示,按申萬行業一級分類,機械設備是最受機構投資者青睞的行業,共有492家上市公司被機構調研,合計次數達2194次。例如最受機構青睞的兩大個股均來自這一行業。數據顯示,中控技術年內已經接受了42次調研,合計吸引了1215家機構;匯川技術則有886家公司對其進行了85次調研。截至7月9日,上述兩隻個股年初至今分別下跌16.96%、19.73%,跑輸大盤。
電子、醫藥生物行業分別以1793次、1412次調研次數緊隨其後,兩大行業均超過400家上市公司接受機構調研。截至7月9日收盤,這兩大行業年內分別下跌8.12%、23.08%。此外,電力設備、計算機、基礎化工、汽車等行業今年以來也同樣接受了超過800次機構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