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159股增發折戟 5股募資額超百億

年內增發終止的個股數量進一步增多。12月9日,鼎勝新材(603876)、盛路通信雙雙披露公告稱,擬終止定增募資計劃。經東方財富Choice統計,年內共有159股增發終止,其中涉及5宗超百億募資。增發金額最高的個股系通威股份,擬募資額爲16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監管層正不斷優化再融資監管安排,進一步規範再融資市場,增發作爲再融資重要一環,也將受到從嚴把關。

兩股同時終止定增

鼎勝新材、盛路通信系最新終止增發的兩隻個股。

首先來看鼎勝新材。12月9日,鼎勝新材發佈公告稱,經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審議通過,公司擬終止2022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並向上交所申請撤回申請文件。

據瞭解,2022年7月,鼎勝新材開始籌劃此次定增,擬募集資金不超27億元,其中19億元用於年產80萬噸電池箔及配套坯料項目,8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上述定增事項於2023年3月獲上交所受理,並於7月5日獲上交所批准,其間經歷了多輪修改,不過最終仍未能順利推進。

針對終止的原因,鼎勝新材表示,綜合考慮外部宏觀環境並結合公司相關項目的實施進展情況,經與相關各方充分溝通及審慎分析與論證,公司決定終止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並撤回申請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鼎勝新材股價在持續走下坡路,自2022年7月階段性高點以來下跌逾六成,今年以來下跌逾四成。東方財富顯示,後復權形式下,1月3日-12月8日,鼎勝新材區間累計跌幅爲41.65%。截至12月8日收盤,鼎勝新材報12.71元/股,跌幅爲1.4%,總市值爲112.5億元。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鼎勝新材董秘辦公室進行採訪,不過對方電話未有人接聽。

此外,12月9日,盛路通信同時公告稱,擬終止定增募資計劃。盛路通信原擬定增募資不超3.01億元,用於新型微波、毫米波組件系統研發生產中心建設項目,發行對象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楊華。

盛路通信表示,公司從長遠規劃角度綜合考慮,並經與相關各方審慎分析、溝通後,決定終止本次發行事項,並向深交所申請撤回相關申請文件。本次發行相關的募投項目公司以自有或自籌資金有序推進。

終止定增募資背後,鼎勝新材、盛路通信前三季度業績均出現下滑。財務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鼎勝新材實現營業收入約爲142.4億元,同比下降14.46%;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爲4.68億元,同比下降54.69%。盛路通信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爲9.75億元,同比下降10.24%;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爲1.63億元,同比下降14.93%。

“最貴”定增系通威股份

經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包括鼎勝新材、盛路通信在內,年內增發終止個股數量達到159股,其中包括5宗百億級募資。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通威股份系年內增發終止個股中計劃募資額最高的個股。

據瞭解,通威股份原擬募集資金160億元,用於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雲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二期20萬噸/年高純晶硅項目)兩個項目,擬分別投入募資額94億元、66億元。

通威股份此次定增籌劃於4月25日,不過籌劃未滿半年便宣告終止。9月27日,通威股份公告稱,基於當前資本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公司價值存在明顯低估,爲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實現高質量發展,在綜合考慮公司經營發展與財務情況,確保公司內蒙古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與雲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正常推進的前提下,經與相關各方充分溝通及審慎分析後,公司擬終止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

通威股份表示,終止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事項後,公司將合理利用自有資金、金融機構貸款以及其他融資方式,統籌資金安排,繼續推進公司2020-2023年與2024-2026年發展規劃的穩步落地,確保相關項目如期完成。

此外,萬科A、福達合金、立訊精密、大豪科技4股募資額也均超過百億元,其中福達合金、立訊精密均是12月才宣告終止。以立訊精密爲例,立訊精密原擬募集資金135億元,12月2日,立訊精密表示,經公司董事會、管理層審慎評估後認爲,公司當前股價處於低位,且預測2023年及未來年度充裕、穩健的現金流狀況將足以支撐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相關項目的持續推進,因此基於當前公司財務實際狀況及未來經營發展,並在充分聽取投資者意見的基礎上,爲保護投資者及全體股東利益,公司擬終止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

投融資專家許小恆表示,近期多隻個股終止增發可能因爲市場需求變化、監管要求變化、公司自身基本面變化等多種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層正不斷優化再融資監管。諸如,11月8日,滬深交易所發佈優化再融資監管安排,通過設置“五條紅線”,對上市公司再融資節奏、融資規模等作出更加從嚴和從緊的安排,更好地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諸如,嚴格限制破發、破淨情形上市公司再融資;從嚴把控連續虧損企業融資間隔期等。

在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看來,上述措施旨在適當收緊並優化上市公司再融資,防止不合理的資金配置。同時,也表明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國家戰略的落實和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未來,需要更加註重公司治理和經營效益,推動市場長期穩定和健康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