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終將被它改變!
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絕大數人,都低估了AI的力量。
最開始,AI只能做一些指令性工作,隨着大模型的發展,它逐漸有了智慧,能夠理解語言,甚至比你自己更懂你。
那麼,我們如何抓住AI發展的機會?未來,AI會有哪些發展潛力?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一、絕大數人,低估了AI的力量
一般而言,創新機會的出現有兩個重要條件:
第一,來自於政策的管制。在由政策管制所帶來的失衡中,重建秩序,就是一種創新。
第二,來自於技術的突變。因爲技術的突變,對原有秩序的打破,就會給企業、組織、個人,帶來大量的全新機會。
不言而喻, AI 就是那個打破舊秩序的,一種革命性的力量。
在 2023 年初,標誌性的事件是ChatGPT 3.5到ChatGPT 4.0 的過渡,大家對AI有了全新理解。緊隨其後,在整個AI產業中,發生了一連串的井噴式現象。
今年年初時,以Sora爲代表的應用,掀起了一股熱潮。還有基於公共平臺或文本,就能構造出自己的數字人。
以及有的人具有特別好的音樂天賦,但是從來沒有學過五線譜,居然也可以藉助AI工具,生成自己的歌曲。
這些文生 3D 模型、數字人、Suon AI等一系列的新品,讓人們發現自己在寫文章、畫畫、做視頻等方面,有着無限的可能。
1.AI,遠遠不只是解決效率的問題
AI 除了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即人工智能生成內容之外,還能幹什麼?
舉個例子,秘塔AI搜索,它是在搜索技術領域利用 AI 大模型進行創新的一個案例。
一般搜索引擎的痛點,就是作爲一種商業模式帶有廣告,即用戶在甄別信息時,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
比如你要做一份行業戰略,傳統的搜索是先拆解所屬行業、戰略問題、競爭因素、組織能力等一系列關鍵詞。
搜出這些關鍵詞後,選擇那些在廣告中偶爾出現的內容,然後仔細閱讀,同時做小抄。
接着,再把分散在若干篇文章當中的觀點,給整合起來成爲你想要給老闆看的,結論性的報告。
而秘塔的操作是這樣的:
因此,秘塔打的廣告都是,“沒有廣告,直達結果”。
這就是一種創新,在AI App的應用市場中,流量前三的居然不是一家AI技術企業,而整合了AI底層的能力,圍繞着用戶的需求解決問題。
過去大家用 AI來做圖、作文、寫報告,總是想利用新工具,來解決原有的效率問題。
比如給老闆做 PPT 有點慢, 讓AI先幫你做一遍總結;某會議紀要總結的不太好,就做成提示詞模板,讓AI幫你快速形成會議紀要。
但是,技術革命帶來的能力,遠遠不只是解決效率的問題,而是更廣闊的商業空間。
2.人類從不會在歷史中汲取教訓
非常不幸的是,人們總是低估商業空間的潛在價值。三五年之後,回頭再體會這句話,你一定會發現,歷史上一再出現的,在未來還會重現。
1998 年的時間節點,也許大家不太清楚,但 2000年是被人熟知的互聯網的重要歷史時刻,即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的破裂。
在 1998年,正像今天AI產業一樣,所有的技術供應商業、運營商,都在熱火朝天的做着互聯網的生意,忙着鋪設光纜,建網站,覺得互聯網要改變這個世界了。
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在1998 年時卻如同潑了一瓢冷水般的說,互聯網增長將急劇放緩,因爲人們會發現,互聯網的網絡價值公式是錯的。
他還說,因爲大多數人在網上無話可說,到 2015 年左右,人們會發現互聯網對經濟的影響,並不比傳真機大。
然而,今天我們已經不再用傳真機。2015 年已經幾乎是移動互聯網的成熟時代,可以說整個世界的商業和生活,都已經被重塑了。
同樣的話題,其實也是一個道理。2007 年 iPhone的出現,標誌着移動互聯的開始。
當時微軟的 CEO 鮑爾默,也講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他說這個手機是不是世界上最貴的手機?它有補貼嗎?
他的結論就是,iPhone對商業用戶沒有任何吸引力,因爲沒有鍵盤,所以註定無法成爲一個好的郵件收發工具。
當時,最好的手機是奧巴馬爲之代言的,Blackberry全鍵盤手機,那纔是商務人士用的手機。
今天看,都已經被啪啪打臉。
世界上一些最聰明的頭腦,當面對新技術浪潮時,往往都會低估對未來商業社會重塑的力量的宏大性。
所以,歷史學家經常告訴我們,人類從歷史中汲取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二、AI帶來了新的商業範式
1.AI是封裝好的認知能力
布萊恩·阿瑟在《技術的本質》裡講了一句話,技術的本質就是對自然編程,對現象捕捉,並且駕馭這些現象,爲我們的目的服務。
稍微換個場景來理解,第一次產業革命,稱之爲叫工業革命,以瓦特改良蒸汽機作爲核心的標誌性事件。
人類第一次知道了如何把熱力轉換成動力的知識,然後,用了一堆鐵塊、活塞、連桿,把這種熱能轉換成動能的機制,封裝在一個鐵疙瘩裡面,稱之爲蒸汽機。
蒸汽機的出現,本質上就是對自然現象的編程,變成了一個通用的組件。可以把它安插到工業生產中的任何地方,從而發揮其作用。
比如,放到磨坊裡,就是代替水流來推動石墨進行旋轉的動力;如果在它兩邊加上兩排輪子,就變成了火車。
所以,第一次工業革命,幾乎就是以這樣的邏輯進行騰飛的。
同樣第二次的產業革命,也是因爲電氣化,因爲我們駕馭了電和磁的現象,讓電機這種更靈活的動力機制,能夠在更多的地方去應用,來提升整個社會的能源利用的效率,從而催生了經濟的大發展。
如果按照同樣的邏輯推理,能不能把數字能源,通過人工智能通用技術,成爲數字驅動的認知引擎。
正如之前提到的秘塔,兩次調用了引擎,第一次解構你的意圖,第二次重組你要的答案,就是一種認知引擎。這種認知引擎,以通用的自然語言進行調度。
其實,語言就是一種生產工具,在遠古的時候,自然語言就是用來生產的。在那個時候,文字和語言幾乎都還沒有完全發明,卻有很多有意義的口號,呼叫部落的人,對野生獵物進行圍獵,以此完成生產。
隨着農牧文明之後,人類開發了大量的專業語言。有人研究農業,有人研究軍事,有人研究治國,直到今天我們研究的物理、化學、數學、生物等等。
事實上,就是用了專業分工的方法,讓一部分人在一個特定的領域當中,擴展人類知識的邊界,從而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社會。
然而知識大爆炸的模式,在今天又成爲阻礙人類進一步發展的障礙。所謂隔行如隔山,各行各業所產生的知識,其實並不能被共享。
例如我沒有學過金融學,當面對金融問題時,就有天然的障礙。我不懂得醫學,所以就要完全聽醫生的安排和判斷。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我有一位在微軟工作的朋友,因爲頭痛在上海的三甲醫院,掛了一個600塊的專家號。
就診時那個專家還帶了三個規培生或是博士生,看過CT片後,發現她的腦子中間長了個東西,讓再去拍一張深度的核磁共振。
女生遇到這種問題,一定是很慌的,就無助的問專家走後那三位還沒離開的學生,她該怎麼辦?
這些至少都受了 10 年以上醫學訓練的,規培生或是博士生卻面面相覷了一會,然後憋出了三個字“別摔倒”,我朋友當時聽了就很崩潰。
幸好她是微軟的,在第一時間拿到了 GPT內測版本,之後就把檢查的所有結果輸到機器裡。
後來,她給我看了機器出的結論,寫得非常詳細,分析並談到注意事項,而且每個注意事項當中都有相關的參考文獻。
而且還做了一個讓人吃驚的性質判斷,說長的那個東西大概率是良性的,事後證明確實是良性的。
這個實例說明,一切基於專業分工的知識壁壘,將會被打破,用自然語言調度認知引擎發揮生產力的時代即將到來。
如今這個階段,確實需要用更好的全人類積累的知識財富,爲我們所調用,在生產與生活中發揮作用。
2.推動商業範式轉移
AI 將會使認知虛擬化,每個人的頭上,每個人組織頭上,都會有一個認知的虛擬認知引擎。
如同引發工業革命與蒸汽機動力引擎一樣,用自然語言作爲結果,調用認知引擎,正在推動着工商業邁向一個新的高度,最直接的用處就是帶來範式轉移。
範式轉移,就是人們對周圍世界觀和認知的根本性轉變,涉及到支配性思維、基本假設和實踐的轉變。
今天大家都說馬斯克很厲害,按照今天 AI進化的速度,未來讓馬斯克幫你管公司,有沒有可能呢?
再試問,假如蘇格拉底來做CEO,過去只是一個假設,今天看到的那個可能的未來,就是範式轉移。
人是有思維慣性的,實行起來還是非常難。
我很喜歡的一位科幻作家,寫《銀河系漫遊指南》的道格拉斯·亞當斯,他的“科技三定律”有點戲謔的成分,但是細細體會後,還是相當的有道理。
就像問我們單位的那些年輕人,爲啥不去線下購物,他們反問我,爲什麼要去線下購物?
因爲他們一出生,就身處於互聯網電商時代。而在我與他們年齡相仿時,覺得電子商務只是個高科技。
所謂的進步就是重建均衡,其中最關鍵的點就是觀念的上升;均衡會被打破,就是因爲政策的管制和技術的突變。
從應用的本質上講,人工智能就是一個用自然語言調度的認知引擎。
三、AI的階段性價值
1.短期價值
今天主要的大模型廠商,都能解決和實施一些小功能,比如知識管理、流程自動化、客戶交互的優化。
這些應用就是用自然語言調度認知引擎,在複雜的APP內部的功能結構和內容中,圍繞客戶的需求來解決問題。
在花費一定的成本之後,真正做到把簡單留給客戶,把複雜留給自己。
例如,混沌的某位同學自己做了一個平臺,旨爲淘寶電商管理私域用戶,還可以解決過往的客服水平、質量、情緒效率低下等問題。
水平會比絕大部分的人工客服高,最關鍵還不會跳槽。
能夠主動去和用戶進行溝通,用大模型來理解對話框中用戶的情緒。
能夠垂直上下,對所有對話記錄進行不間斷的分析,來判別用戶購買的意向,形成商單機會。
以上都是傳統客服解決不了的,通過這個方式做,還省掉很多人工成本。
用 AI 處理問題的短期價值就是,對複雜信息的整理、複雜意圖的理解、複雜任務的協同,以及內部價值鏈的協同等。
2.中期價值
年初OpenAI發佈的Sora模型,震驚了所有人。它可以根據文本指令,創建出逼真且富有想象力的視頻。
當 Sora 出來之後,很多人都認爲它會提升影視製作的效率,這是一個事實。
但是,有一個觀點認爲 AI 不只是降本增效,而是探索更多全新內容的可能性。
在內容行業,效率從來就不是真問題(全國每年要拍 7000多部電視劇,請問你看過幾部?)。做好的內容,與用戶互動才還是真問題。
今天是一個從搜索時代,過渡到個性化推薦的時代。但新一代用戶的期待,並非只是你做好了推薦給我,讓我看而已。
而是希望對內容有更強、更多、更好地參與感。所以,隨着 AI 的進化,我們必將從一個個性化推進的時代,走向個性化生成的時代。
基於成熟的數字化基礎基建和 AI 的能力,在營銷領域,可以通過對複雜數據的分析、複雜場景的洞察、複雜市場的洞察,提升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問題。
“百貨商店之父”約翰·沃納梅克,有句名言:“我知道我花在廣告上的錢有一半是浪費的,問題是我不知道浪費的是哪一半。”
今天的技術就在解決這個問題,只有戳中用戶當前的熱點和痛點,圍繞它制定策略,纔有可能用較少的資金撬動更大的效果。
除了營銷領域,也可以遷移到比較硬核的生產製造業,除了用圖像識別的方式做質檢之外,還可以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
例如萬事利集團,是杭州的一家生產製造業公司,主要做國內的絲綢文化創意產業。
當AI出來之後,他們馬上跟浙江大學合作,研究絲綢印花的大模型。學習絲巾的構圖比例,研究絲巾的套色邏輯,幫助快速生成絲綢面料的圖案,來解決設計工時的問題。
絲巾這個品類,可不是看上去好看就行,而是得上身搭配,穿在身上好不好看才重要。
因此,他們建立了 3D虛擬試穿。不同的模特,不同的身形,搭配不同的絲巾,讓用戶直觀看到美與協調性。
而且絲巾還要搭配場景穿戴,做數字化的構建。不同的人羣有不同的需求點,是公務風還是旅遊風,都有一定的屬性,需要在不同的場景中用不同的絲巾突出主題。
以上的操作在邏輯上很能被理解,也是正常跟着時代潮流前進的步伐。讓人爲之驚歎的是,他們十年前做的兩個重要決定。
一個決定是,在十年前定戰略的時候,堅定的把自己定義成一家禮品公司,而不是一家絲綢服裝面料公司。
也正因爲是一家禮品公司,送禮的核心就是要送出與衆不同的心意。做這麼多圖案、花色的絲巾,就想讓用戶送出獨一無二的專屬心意。
他們把這個問題的邏輯推演到極致,得出的結論就是如果送禮送的是心意,那當然送給你想送的那個人的東西,最好是世界上僅此一件。
如果用戶能參與設計,就可以確保用戶的心意的表達,能得到極致的體現。那麼既然AI的大模型可以幫設計師畫畫了,爲何不把這種能力,封裝到小程序裡,推給用戶參與呢?
通過引導程序,讓用戶用提示詞的方式,生成獨一無二的絲巾,確認後會在5至7天內,拿到想要的成品。這就是製造業中的一種思考,與用戶連起來,讓用戶參與制造。
另一個決定是,十年如一日的完成數字化建設。持續完善前後臺數據的結果,就是擁有整個一套敏捷和柔性的數字化生產系統。
這給我們的啓示是,一開始是從提升設計效率開始的,但是真正的亮點在於用 AIG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驅動了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 參與產品的定製,用戶的共創強化了用戶對品牌的心智粘性。
而且他們覺得,既然是一種數據資產,加之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表達,有沒有可能成爲數字藏品呢?
把它變成一種數字資產,來提升產業價值和創作維度。所以他們也做了自己的數字收藏品系列,還有萬事利的數字藝術博物館。
一家傳統的企業,從最早的生產製造開始,到今天利用技術能力在不斷迭代、不斷進步。利用AI的能力,用AIGC來驅動UGC,來完成C to M 的用戶定製生產。
因此,AI的中期核心價值是,可以幫我們進行一些商業模式的創新。
3.長期價值
從長期價值和戰略的角度,需要關注的是二維走向三維。
互聯網開始 3D 化,一定會帶來數字人貨場的重大的變革。
具身智能,即人形機器人正在大爆發中,未來是空間智能與四元社會交織的一種新的載體。
機器人要理解我們的空間,需要和我們互動來解決我們人的問題,它需要大量的空間數據進行AI 的訓練,使得 AI 更好的服務於人。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將會進入一個所謂的四元社會。
以前我們是人和物理世界的二元社會,未來必將是一個人、物理世界、數字世界以及機器人的四元社會。
未來利用人工智能的步驟,從感知到洞察,從洞察到理解,從理解到行動。感知是基於我們用傳感器、用數字世界,把互聯網 3D 化之後,能夠看到更多的東西。
看到之後,就會從中洞察到過去所洞察不到的機會,從洞察中形成機器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從理解變成行動以驅動商業的進步,就是空間智能的概念。
機器人的爆發,就是給機器的四肢,裝上了 AI認知引擎的大腦。
過去,機器人的走路都要通過複雜的算法實現,而今天用機器學習,是通過大量的語料,比如人怎麼行動、怎麼走、怎麼避障、怎麼拿東西,以及拿蘋果和拿鉛球時的用力。
通過數據訓練,一旦學會了之後,可以瞬間共享給所有類似的機器人,就比人高效太多了。
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中的一場演講,有提到對未來機會的思考。
1)機器人硬件平臺。例如各種各樣的人形機器人、輪軌機器人,各種各樣的異形的機器人。
2)機器人操作系統。通過硬件調用的操作系統,叫大模型神經系統,加上電子元器件和機械設備互動的問題。
3)機器人應用商店。買回去的機器人僅是通用組件,例如通用機器給你做大衆飯菜,但當你想吃川菜時,就可以去機器人應用商店裡下載川菜師傅大禮包。
在此回顧一下,美國經濟學家、未來學家、“數字時代”三大思想家之一的喬治·吉爾德講的,“財富就是知識,增長就是學習,貨幣就是時間,信息就是意外”。
信息經濟學裡講,在數字世界裡,主觀性和偶發性就是這個世界的本質。信息帶來的意外,是對元素重組的機會,打破均衡再建均衡的機會。
所以對組織的要求是,必須具備組織靈活適配性,能夠抓住那些偶然的信息所帶來的意外機會。
鮑勇劍教授也提出一個理論,他說未來的企業,戰略模糊、戰術清晰,要學會去擁抱那些有意義的偶然。
克里斯坦森說“技術無法預測,但是代辦任務可以預測”。只要企業始終聚焦於發現客戶的代辦任務,就能預測技術會來自於哪裡,創新不會超越人類本身。
代辦任務就是,因爲我要生活進步,我要更好地成爲了我自己,所以要把這些產品和技術拉到我的生活當中,以解決我的問題。
永遠不要以人的方式,去考慮機器的感受和機器的思維方式。要用人的意圖,但是要用機器的方式和機器溝通,鍛鍊自己用AI處理問題的能力。
通過使用AI,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要學會提出好問題,就是未來的常態。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主辦方簡介——
混沌學園是一所面向未來的創新學園,多年來深度打磨創新學科,邀請全球名師,通過“一”思維等獨特的思維模型+刻意練習學習方法,爲管理者、職場人提供各類認知升級、能力的提升培訓。
混沌在線產品已經成爲多家央企、國企、外企和民企的共同選擇,爲各類企業團隊提供體多元化、系統化解決方案與培訓服務,不僅致力於應用創新思維,爲企業提供所需的創新好課、線上練習、企業內訓,還依託其豐富的海內外師資庫,持續生產各種主題、專業領域的優質、前沿課程,助力每一個職場人領先半步認知世界。截至目前,已爲超2000家企業用戶提供學習服務,覆蓋21萬企業員工,其線上線下培訓廣受好評。
好文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