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撼動總統大選的紀錄片《九槍》 超具爭議掀網路論戰

導演蔡崇隆望透過本片讓移工的處境更被大衆看見。(瀚草文創提供)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九槍》自上映以來掀起各界熱烈討論,網友口碑爆棚發酵,帶動票房逆勢上揚!《九槍》獲獎後,今年陸續誕生與移工相關的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再到懸疑犯罪電影《查無此心》,以及邀請到越南影帝連炳發的犯罪醫療劇《化外之醫》,顯見移民工已經成爲焦點議題。適逢2024總統大選前夕,各候選人先後針對移工議題提出政見,《九槍》早在去年就以移工阮國非事件切入,直球對決30餘年沒有改善的結構弊病,引發不少網友論戰。

導演蔡崇隆表示:「其實九槍沒有想要控訴誰,只是希望影片撐開一個臺灣社會可以多元辯證的空間,特別歡迎有開放性的公民來挑戰自我。」團隊在六月募資成功後,也授權專業團體《九槍》部分素材製作成校園教材包,幫助老師能夠在公民、歷史等高中職課堂之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讓移工的處境跟故事被下一代看見。

導演蔡崇隆與主創團隊不斷勤跑各地進行映後座談,其中最多觀衆提問的,便是沒有在去年得獎後立即上映的原因,導演蔡崇隆終於揭開背後原因:「比起票房,我們更希望在觀衆看完本片後,有機會面對觀衆的情緒或提問,因爲我知道大多數的人在看完本片後,心情多是複雜、沈重甚至無力的,若在觀影后沒有和團隊對話的管道,恐怕只會淪爲六年前移工與員警二元對立的仇恨中,我們只想讓觀衆看到事件全貌和背後脈絡,探究悲劇是否真的無法避免。」

他強調,紀錄片今年站上院線,還是爲了觸及更多非同溫層,提高公民觀影人次,傳遞給觀衆在走出戲院可以行動的能量。每場觀衆有百工百業,在有限的映後場次中,常常圍着導演或主創夥伴表達意見及感受,在九槍互動網站也涌入很多觀衆的回饋。公映至今,已經有很多基層員警來看電影,打破了對片子的想像,結束後有教官級的警員跟導演表示,未來想用九槍當教材做內部訓練使用。高雄場有位基層員警的觀衆散場後忍不住流淚,向製片李佩禪傾訴自己警校的觀察和基層員警的難處,令製片動容,也爲他加油打氣。

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聞天祥曾形容《九槍》是去年度金馬獎讓人最痛苦的電影,盛讚蔡崇隆透過《九槍》讓現實中死如螻蟻的移工阮國非,有了雙重的復活:牽其魂魄,還其尊嚴;知名影評人李光爵(膝關節)評爲「年度10大臺片」,向來關注社會環境的女神林依晨也曾包場表示支持,在映後座談中,林依晨提到透過大量廣泛的閱讀,她發現移民工困境的背後,有着複雜難解的制度關係。林依晨說到:「目前在臺灣的移民工已經到73萬人,比原住民還要多。我們該怎麼看待、對待這羣人?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目前也循序漸進地與製作公司開發有關移民工議題的創作,希望找到更多元的方式,和臺灣觀衆接觸,用創意激起各界討論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