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素土回填戰國長城牆體坑洞

原標題:內蒙古:素土回填戰國長城牆體坑洞

□ 本報記者 史萬森 常煜

□ 本報見習記者 郭君怡

趙北長城距今有2300多年的歷史,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柺區境內的趙北長城牆體總長17.4千米,是現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戰國趙北長城。

1959年3月,爲打通對外通信傳輸線路,56根通信線杆被架設在趙北長城本體和保護範圍內。多年來,該通信傳輸線路成爲當地主要的通信聯絡網。然而,隨着長城保護相關法律法規頒佈實施,當年架設的通信傳輸線路不僅成了違法設施,也導致長城遺址及周邊風貌嚴重受損。由於當時架設該設施的公司早已消亡,該段趙北長城的“病痛”就這樣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

2021年10月,石柺區人民檢察院向區文體旅遊廣電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積極履行石柺區趙北長城遺址保護修繕工作,並建立完善長城保護工作機制,避免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遭受侵害。

“我們邀請了長城保護專家,聯合行政機關開展長城保護專家諮詢論證磋商會,總結出長城保護面臨的自然損毀與人爲破壞因素,爲行政機關積極正確履職提供借鑑。”石柺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包衛華告訴記者。

隨後,石柺區文體旅遊廣電局回覆採納檢察建議,積極組織實地勘查,暢通長城保護專項經費撥付渠道,加快長城保護修繕工程的進度,安裝文物碑4處、標示牌5塊、界杆4處,完善趙北長城四有檔案建設;同時,建立並完善長城保護員巡護、巡查工作制度。

一份檢察建議推動行政機關開始爲保護長城履職盡責,但在長城上違法架設通信設施的行爲尚未有效整改。

據包衛華介紹,綜合考量長城遺址保護工作的特殊性與專業性,該院及時啓動跟進監督,推動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對長城進行多次實地調研,聯合市級檢察機關開展一體化監督,並聯合通信、國土、交通、河道管理等6家行政部門,召開13次磋商會推進長城通信線杆整治工作。

2023年3月,包頭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介入,經鑑定評估認爲,該段通信線路對長城本體及景觀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應依法遷移。同年6月,石柺區文體旅遊廣電局依法責令相關通信公司於當年7月底前從長城本體和保護範圍內移除線杆,恢復景觀原貌,並處以行政罰款。

至此,持續半個世紀的違法難題得到了實質性整改。2023年6月30日,相關通信公司將橫穿於長城本體和保護範圍內的56根通信線杆全部拆除完成,並承擔了全部線路整改費用。

“長城線杆移除後牆體上留有坑洞,如遇水患,坑洞將不斷擴大發展,極易引起長城牆體坍塌。”包衛華說。

爲此,2023年7月11日,石柺區檢察院邀請文物保護專家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長城巡護員等,在長城腳下召開公開聽證會,圍繞長城後續修復工作、行政機關是否全面履職、長城遺址是否得到有效保護進行了論證。

長城保護專家、內蒙古蘇勒德文物古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文物修復工程師張磊表示,線杆移除後,已及時對移栽坑進行了素土回填,夯實係數基本與原牆體相同,減少了因密實度不同而帶來的二次破壞,後期還需要觀察回填區域植被恢復情況。

“感謝檢察機關的跟進監督,感謝公益訴訟工作爲我們提供助力,作爲長城保護的主管部門,我們一定履行好文物保護職責。”石柺區文體旅遊廣電局局長湯化雨由衷地說。

經過檢察機關近兩年的跟進監督,石柺區趙北長城本體及保護範圍內違法建設通信設施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石柺區政協委員王少辰表示:“在檢察機關的監督下,行政機關全面履行了職責,長城遺址得到全面保護,爲公益訴訟工作點贊!”

“歷史就是今天,今天就是歷史。長城保護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全社會文物保護合力,讓珍貴文化遺產世世代代接續傳承。”包衛華如是說。(史萬森 常煜 郭君怡)

(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