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下背痛問題

極微創經皮椎孔成形擴孔減壓術影像導引圖。

今年6月副總統賴清德因爲下背痛合併坐骨神經痛,前往臺北榮總檢查出腰薦椎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薦椎第一節神經,接受腰椎緊急手術後恢復良好。看到這則新聞,大部分民衆會問什麼是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一定要手術治療嗎?

在美國根據統計約有六至八成的成年人,終其一生至少有一次下背痛的困擾。而下背痛的症狀持續大約二週者佔14%,在小於45歲的成人下背痛是導致活動受限的第一主因。一般將下背痛依發生時間長短分爲兩種:發作三個月以內的定義爲急性下背痛;三個月以上的爲慢性下背痛。常見急性下背痛的原因有姿勢不良、背部拉傷、外傷骨折脫位、肌肉筋膜症候羣、骨髓炎、椎間盤炎等;而慢性下背痛的原因常見則有骨關節炎、椎間盤突出、脊椎退化,脊椎滑脫症、肌肉筋膜症候羣、壓迫性骨折、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炎、骨質疏鬆症、轉移痛、腫瘤等。其他非關肌肉骨骼系統的疾病,包括腎臟病輸尿管結石、攝護腺發炎或骨盆腔發炎、情緒、壓力等。而當下背痛向下擴散至臀、大腿、小腿甚至腳趾時,此時則會合並有坐骨神經痛,大部分爲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造成。

臺灣由於骨鬆盛行率高,建議停經後婦女或50歲以上男性有背痛問題時,最好能做胸腰椎X光片及骨密度檢查來排除骨鬆及壓迫性骨折問題。現在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當下背痛患者自行做腰椎下肢神展拉筋運動,復健治療或中醫鍼灸治療一個月到三個月後仍無改善或變差,此時應至醫院做進一步詳細檢查,若非腫瘤癌症及非下肢無力及大小便失禁等緊急問題,不用急着一定要去開刀手術治療,此時可以考慮整合式疼痛治療法來減緩下背痛及增加背部活動功能,何謂整合式疼痛治療法呢?如下背痛復健除了一般熱敷電療外也可以搭配體外震波及超磁場治療等非侵入性治療來加速下背痛減緩,此外也可考慮無放射性超音波影像導引腰椎小面關節類固醇疼痛注射治療、或進一步使用高濃度葡萄糖水、PRP(高濃度血小板生長因子)、Amniofix(人體胚胎羊膜生長因子)等增生療法來治療及修復,但若是超過半年以上的難治型下背痛,則建議使用無放射性超音波影像導引腰薦椎小面關節高頻熱凝療法或水冷式射頻解痛術處理(無須傳統開刀手術治療)。坐骨神經痛復健除了一般熱敷腰椎牽引外也可以搭配超磁場治療來加速減緩神經痛,但若是超過半年以上的難治型坐骨神經痛,則建議使用影像導引腰薦椎神經根高頻熱凝療法(神經疼痛阻斷術)、水冷式射頻腰椎椎間盤整形術或極微創型經皮椎間孔成形擴孔減壓術,以上治療建議腰椎檢查確定病因後再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上述這些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