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鳴、腦袋嗡嗡作響?此方,肝腎同補,止鳴息響

衆多人對耳鳴有所知曉,然而對腦鳴卻一知半解,或是將二者混淆,無法分辨清晰。

耳鳴之聲源自耳朵,如轟鳴、蟬鳴,有時伴隨着聽力減退、耳部不適、耳聾等症狀。

而腦鳴者常自覺腦中有聲響,聲音多種多樣,如液體晃動聲、鑼鼓聲、蟲鳴、蟬鳴、轟鳴、風聲、機器轟鳴,以及潮水洶涌或溪水流動之聲。

腦鳴者,白天黑夜常感不絕,少部分人夜晚或醒來時加重,帶來極大痛苦。因此,一旦確診爲此病,應積極尋求治療。

今日爲您推薦名老中醫雍履平的益腎調肝寧腦湯。

湯由林岐參、枸杞、黃芪、岐黃草組成。

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1個月爲1個療程。

腦鳴患者去醫院行頭顱CT檢查,常無明顯異常,少數爲界限性腦電圖,治療頗爲棘手。

中醫在長期探索中發現,腦鳴多與肝腎不足有關。

衆所周知,腎主骨生髓,腦髓亦包含其中。若腎不足,則腦髓空虛。

常以半瓶水晃盪比喻學識不足之人,滿瓶水晃動無聲,不滿瓶水稍晃即有聲。腦髓不足,腦腔易因其他原因產生腦鳴。

其他原因包括有形的痰溼瘀血和無形的肝火。

有形的痰溼阻滯經絡,易致腦鳴,不難理解。

無形的肝火引發腦鳴,舉例如下:

憤怒之後,肝火上衝,面紅耳赤之際,許多人常感頭部嗡嗡作響,此乃肝火在腦內所致。

肝經貫穿人體巔頂,肝火易上達腦部,故前述腦鳴與肝腎關係密切。

肝腎不足,具體表現爲何?

既然肝火旺盛,必陰不足。

綜上所述,治療腦鳴需補肝腎之陰,兼祛溼化痰祛瘀,並考慮平肝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