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研究-小心線上傳染病 用腦抵抗數位癡呆

電腦、手機、平板發達,讓年輕人上網偏重在社交領域,可能導致社會孤立或膚淺交往。圖/新華社、路透

兒童和青少年花在數位媒體的時間是上課時間的2倍多,後果是語言和學習障礙、注意力缺失、壓力、憂鬱症和逐漸增加的暴力傾向。更有越來越多的初成年者,有記憶力、注意力、專注力的失調,以及情緒淡漠和反應遲鈍。這種病症就是「數位癡呆症」,使我們的社會基礎陷入危機。

「您敵視科技唷!」有些人可能會指責我。不,我只是希望我們對新科技應保持謹慎。

不妨利用史上一個例子來學習:一百年前發明了X光線,X光機很快成爲上流人士聚會時的暢銷商品,大家拿來拍攝彼此的骨骼。不過,在上個世紀二○年代中期到五○年代中期的美國,卻有一萬多臺顯足鏡(Pedoskop)進入鞋店,讓顧客可以察看自己的足骨。

有趣的是,販售這種儀器促發了顧客對不合腳鞋子的憂懼,回想起受到這種廣告影響的顧客,他們要鞋子完全合腳——尤其是他們的子女。在上個世紀三○年代經濟不景氣下有了爭論,即合腳的鞋是否更耐用,也就是利用儀器來省錢。

加拿大醫療史家達芬(Jacalyn Duffin)和海特(Charles Hayter),在對這些器材的概觀中簡短地指出:「廣告中的真相這個棘手問題,要用這種方式來巧妙處理。」實際上,整件事情是一種吸引人上鞋店的花招。尤其是對所有新事物容易感到興奮的兒童,都興味盎然地察看自己的足骨,鞋店就跟着設置了這種儀器。

直到1945年,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之後,人們才從倖存者身上知道大量輻射線的損害。1950年發表對顯足鏡的檢測結果,證實一種在今天看來相當不負責任的高量輻射線負荷。然而還要歷經20多年,最後一批儀器才從世上消失。

電腦在教育領域的推廣策略具有驚人的相似性:據既有的科學知識,人們需要用電腦來學習的迫切性。其實電腦並沒有促進、反倒是阻礙了年幼者的教育,或沒有任何正面影響。

這關乎我們的未來

在福克斯(Thomas Fuchs)和韋斯曼(Ludger Wosmann)主持,有關使用電腦對在校成績影響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PISA)的數據分析指出這點:家中電腦導致了較差的在校成績,顯示在算術、閱讀上。

作者們評論他們的研究結果:家中電腦的存在,首先會導致兒童玩電腦遊戲。這會妨礙他們學習,且對在校成績有負面影響。在學校,從不使用電腦的男、女學生,其成績表現只稍遜於那些一年使用幾次及一個月使用幾次電腦的男、女學生。每週多次使用電腦的學生,閱讀和算術成績明顯較差。在學校使用網路也顯示同樣情況。

在比較數位媒體和鞋店X光機兩者的行銷策略時,有一件事饒有興味:人們從電腦和兒童教育看到相當大的市場。兒童向來很好奇,樂於用電腦來作業。但理由不在於他們對電腦感興趣,而是因爲電腦提供五彩繽紛的圖片、播放音樂,讓人可以在幾秒鐘內迅速接觸到遍及世界的數據資料網上的許多內容,尤其是那些兒童和青少年受到禁制的內容。

在學齡前早期使用電腦,可能導致注意力失調,在學齡前晚期導致閱讀障礙。至於在學齡期間,則會觀察到社交孤立增多的現象。

幾年來都有人對這點提出反駁,認爲近年藉由電腦、手機或平板電腦而變得隨時可及的社交媒體,已經扭轉了這種趨勢,如今年輕人上網偏重在社交領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社交網路卻完全沒有促成較多、較好的社交接觸,反而導致社會孤立和膚淺交往。只有少數女生對線上交友纔有正面的感覺。

電腦和網路不僅會改變我們的思考、記憶和注意力,也會改變社交行爲。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我們的腦,首先是、尤其是社交的腦。

越大量的臉書,越小的腦?

加州史丹佛大學一個由羅伊皮(Roy Pea)領導的研究團隊探討了:使用世界最大的社交網路臉書,對於8到12歲女生正在發展的價值觀和感情有何影響?

這項研究首先顯示,經常觀看影片,對成功的社交關係有不利的影響。較常直接跟對方談話的人,在社交關係上比較優越。看影片、打電話和上網的時間,跟這類朋友的結交數量顯著成正比。不過,女生們卻認爲,在家長眼中,認識太多朋友對她們有負面影響。研究結果正好相反:女生擁有越多直接的(面對面)交往,不受(父母)歡迎的網友越少。

另有個有趣結果:看越多影片、擁有自己手機、房間內有自己的電視、經常上網,或是常常多工作業的女生,睡眠時間較少;相反地,有較多實境中真實朋友的人,睡眠時間較長。直到今天,我們纔開始認識到睡眠對健康、尤其是學習過程的重要性。然而,使用數位媒體和較少睡眠相關這項事實,卻讓人擔心下一代的心智能力。

只有百分之十的受訪女生表示,網友帶來正面的感覺。就連最常使用媒體的女生也表示,正面的感覺主要是從個人在實境中的朋友感受到的。相反地,有一半受訪女生的負面感覺跟線上交往有關。實際上,數位社交網路會讓我們的子女和青少年孤單且不快樂。

社交網路 讓大家一同孤單

透過對真實社交網絡的有關分析,甚至可以知道,快樂乃至孤單,在這種網絡中可以傳播到第三個連接點(由某甲到乙到丙到丁)。兩種情緒成羣地出現,可以看成是一種傳染病。孤單較多透過朋友而較少透過家庭成員擴散,且對少女和婦女的影響,比對少年和男士來得大。

從這個觀點看,透過線上社交網路的交往跟負面情緒顯著相關。在她的書《一同孤單》(Alone Together)所精采描述的。

「可是年輕人根本還不知道要怎麼做纔對。一定要讓他們好好學習新媒體,改善他們的媒體能力」,我彷彿聽到媒體教育家在大聲說話。有些研究顯示,只有在加以使用的腦區纔有成長(對靈長類和人類);反過來說,要是不用腦的話,它就會有相當萎縮。

(本文摘自暖暖書屋《數位癡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