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宛城區:小田並大田 鄉村繪新顏

新春伊始,走進南陽市宛城區漢冢鄉高標準農田田間地頭,昔日的小田塊被連片開闊的大田所替代,田塊成方,溝渠成網,暖陽下的麥苗綠油油的一眼望不到邊際,鄉村格外顯得生機勃勃……近年來,宛城區積極探索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新路徑,以“小田並大田”提升土地產出效益,增強農村發展活力,讓羣衆由“要我並田”變爲“我要並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今年咱的土地租金,連片種植一畝地是950元,不連片種植的是每畝800元……”

“能種,整合出來以後看看能整合多少,500到1000畝,能把地種好就行……”

“整合出來地了,咱們把協議簽好,土地租金每年一次統一交。”

“這個一定不馬虎……”在漢冢鄉周營村村黨支部,前來諮詢的農戶絡繹不絕,大家三五成羣,或是分享自己怎麼看小田並大田的效益,或是向村幹部饒有興趣地詢問着政策的疑點問題。據瞭解,周營村計劃流轉5000畝,今年度流轉3000畝。目前已簽訂協議60戶,口頭協議流轉租種40戶。

爲扛穩扛牢糧食安全生產,推進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項目,漢冢鄉在“小田並大田”改革中做到“三變”“三不變”,爲羣衆流轉土地解決了後顧之憂。一是經營權改變,承包權不變;二是田塊位置改變,承包面積不變;三是經營主體改變,羣衆利益始終不變。在徵求村民意見基礎上,合理劃分出流轉區、自種區、預留區,讓願意繼續種地的農戶優先選擇靠家靠路靠水的位置,形成自種區,把不願種地的農戶土地委託給村集體對外流轉,形成流轉區。同時爲返鄉有意願種田的羣衆留足發展空間,讓農民從“種好田”到“田好種”,拓寬富民增收渠道。

田塊合併後,幫助流轉意願強烈的農戶順利實現土地流轉,促進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漢冢鄉周營村村民周克告訴筆者,以前家裡農田東一塊,西一塊,管理操作不方便,費時費力,談起田塊並大後倍感輕鬆:“年輕長年在外地工地上幹活,以前家裡的地親戚們幫忙種着,自己也顧不住種,現在村裡小田並大田的事做的可好,我決定把地一起交給村裡流轉,讓村裡種着也放心,比包給私人強。”

參照土地確權和摸排底子,漢冢鄉繪製了土地現狀圖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規劃圖“兩張圖”。採取分組包片模式,班子成員和機關幹部全部下沉到村,挨家挨戶統計土地確權信息、種植現狀和種植意願,做到田塊基礎信息、農戶訴求迴應、合併方案認可、種植意願選擇等,逐地塊建立臺賬,讓羣衆明白下一步要幹什麼,怎麼幹。結合羣衆需求,科學規劃“自種區、租種區、預留區”,形成三塊田現實規劃圖,進行公示並張貼在村部,改革前後田塊對比示意圖,讓羣衆吃上定心丸。

周營村四組張海青家庭農場把村裡180畝的撂荒地流轉過來進行小麥種植,今年的種糧的積極性更高了。路相連、渠相通,實現了羣衆和種田大戶雙贏的目標,他給筆者算了一筆賬,雖說對羣衆支付租金多了,但大田種植更便於耕種,實行科學化管理,畝產量可大幅提高。張海青說:“土地整合非常好,利於管理,農戶也得到了實惠,整合後也降低了成本,大田種植成本每畝至少可降低200元左右,政策好我們老百姓歡呼聲也很高,種地也有勁兒。”

通過“小田並大田”改革工作,願意種地的農民“田轉人不離”增加經營性收入、不願種地的農民“田轉人離”增加獲取工資性收入機會。同時,規範土地流轉程序,保障農民以土地參股分紅實現“田轉權不離”增加財產性收入。同時大塊土地有利於提高流轉租金,實現了增收,推動全鄉“小田並大田”改革,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漢冢鄉黨委書記冉翀表示:“繼續深入摸排,大力宣傳,充分徵求意見,科學進行規劃,不斷完善提升。力爭通過一年的努力,完成全鄉土地60%的小田並大田工作,推動農田向‘優質、集中、連片’發展,實現農田增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南陽市宛城區委宣傳部供稿 作者張卿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