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最會吃“粑粑”的大省,遍地糯嘰嘰的碳水王者!
湖南人,
萬物皆可“粑”!
在南北方朋友之間,可能會出現這樣一段歧義極大的聊天:
“走,請你吃粑粑!”
“你請我吃啥??”
其實吧,此粑非彼粑,比起北方朋友們熟悉的三聲的“粑粑”,南方的“粑粑”念一聲,從讀音裡更透出些嬌嗲,在南方各地,這是某種用搗碎的糯米做成的米制品美食的統稱,光是叫起這個名字,軟糯又香甜的口感就能勾起不少南方遊子的饞蟲。
艾葉粑粑,湖南人最熟悉的味道之一。 圖/視覺中國
要是選出一個對粑最癡迷的省份,那湖南必然在列。走在湖南街頭,帶有“粑粑”兩個字的招牌遍佈街頭、強勢爭奪着人們的視線:在摩肩接踵的坡子街、太平街路邊,遊客們在糖油粑粑攤前大排長龍;南門口的湘西泡菜店裡,娭毑用剪刀把血粑、蕨粑剪成小塊拌出酸爽滋味;樓下的米粉店裡,炸得金黃的蔥油粑粑也搶奪着食客的視線。湖南人對粑粑的愛滲入在語言體系裡,只要是團狀的東西都被親切地稱爲粑粑,有首膾炙人口的民歌裡,還把月亮叫做月亮粑粑:
“月亮粑粑,肚裡坐個嗲嗲,嗲嗲出來買菜,肚裡坐個奶奶,奶奶出來繡花,繡雜餈粑.......”
炸至金黃酥脆的蔥油粑粑。 攝影/廖美麗
粑粑這種食物,也在湖南人手中綻放了極強的創造力,不僅可以混着糖油做成糯嘰嘰的糖油粑粑,還可以混着野菜、粗糧,甚至是豬血,做成各色炒菜、泡菜、小吃,構成一個極其豐富的“粑宇宙”——不吃粑粑,枉來湖南走一遭!
豬血粑,蕨根粑......
在湖南,一日三餐皆可“粑”!
湖南當地稻作歷史悠久,巧手的湖南人也因此把米吃出了花,不止一日三餐離不了一碗米粉,米字旁的粑也同樣是極其熟悉的味覺記憶。艱苦的年代裡,山民們發明出了這種易儲存、易攜帶的乾糧來果腹,如今雖已衣食無憂,人們對這種軟糯美食的依戀卻還在。在湖南,軟糯的粑粑是美味的,更是神聖的,土家族、苗族在祭祀前要做齋粑,接親時要給新娘子做陪嫁粑,有客人來串門時,更要塞上幾塊自家做的手工粑,以示待客的誠意。
還得是自家做出來的年粑粑最香! 攝影/一心向往-美圖攝影,圖/圖
這些粑粑圓潤、軟糯,帶有絲絲甜味的米香,但做它們卻是個力氣活——每到臘月,山野間的湖南人便忙碌起來了,要是隔壁院子裡不時發出咚咚的響聲,那不用猜,準是在打粑粑了,哪怕冬天裡也少不了發上一身汗,但也只有不斷地錘搗,蒸熟的糯米才能變成柔嫩綿軟、供人們捏出一個個圓潤、軟糯的粑粑。如今的菜市場和超市裡自然也能買到現成的粑粑,但那些家鄉山坳裡手工打出來的粑粑質地,可不是工廠流水線裡下的粑粑能比的。
用模具做出的手工粑,外形非常漂亮。 圖/視覺中國
當然,粑粑裡不僅僅有米香,聰明的湖南人還把更多食物融入其中,尤其是壁立千仞的湘西山野,山貨物產豐富,本地土著也在粑粑中融合了各種野菜、粗糧,主打一個萬物皆可“粑”:
最生猛的粑粑無異於豬血粑,冬天殺了年豬之後剩下的豬血,全都被家家戶戶寶貝着、接上幾大盆拿來做成黝黑大塊的豬血粑,別看外形比較暗黑,切開之後便能看到血粑粉紅色的肌理,蒸熟之後的口感很像豬肝,嚼起來相當綿密還沒有腥味,炒着吃更是極好的下飯菜。
臘肉炒豬血粑,香到掉眉毛! 攝影/拿鐵,圖/圖蟲·創意
用野菜做成的野菜粑粑更是餐桌上的常客,冬日裡媽媽們忙着把摘到的蕨根錘出粉,能做成口感勁道的蕨粑;等到氣溫轉暖、綠意遍佈山嶺的時候,又上山採點鮮嫩的蒿子回來洗淨舂碎,和着糯米粉揉成一個個喜人的蒿子粑粑,咬下去之後野菜的清新感佔領整個口腔,像是把春天也一整個吞下了;除此之外,高粱、玉米這些粗糧磨成粉也能入粑,玉米做出的包穀粑粑軟糯得緊,穇子做成的粑粑粗糲中有着溫柔......
軟糯可人的玉米粑粑。 攝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在圓滾滾的粑粑之外,不少粑粑還穿上了外衣,有用桐葉包着的桐葉粑粑,內裡也滲入了樹葉的清香;還有包成糉子形狀的枕頭粑粑,樣子小巧可愛。媽媽們每天變着花樣做粑粑,孩子們也從來不會吃膩,沒餡的粑粑可以蒸好之後沾白糖吃,也可以在鍋裡煎出焦香的脆皮;或者做成帶餡的版本——塞入臘肉丁,幾個就能頂飽.....
在湖南,粑粑除了做成佐餐的主食點心,更能直接入菜,比如這湘西泡菜店裡,就數血粑和蕨粑身價最貴,一般都需要另行計價,沾滿了辣油的粑粑嚼起來滿口香,是一碗泡菜的靈魂;高粱粑粑、紅薯粉粑粑,還可以在炒鍋裡大顯身手,在炒鍋的油脂裡釋放自己的柔軟,和着辣椒一同炒到入味之後,簡直比肉還香;而山區的冬天裡最愛一碗年粑粑做成的湯,暖胃也暖心......由粑粑做成的菜餚,總能保有着最純粹的滋味。
血粑鴨,來湘西必吃的熱辣美食。 攝影/影像雜彈,圖/圖蟲·創意
糖油粑粑,蔥油粑粑......
街頭的罪惡幸福
湖南的粑粑不僅常見於一日三餐,更是街頭最能誘惑饞蟲的熱量炸彈。人說長沙大都想起臭豆腐,其實到了這裡才知道,臭豆腐那是遊客的最愛,糖油粑粑小攤纔是盤踞居民區大街小巷的真正霸主,每走兩步就能看到一家糖油粑粑小攤,爭先恐後地散發出糖油混合物的香氣,伢子們光是聞到這甜味就挪不動步了,直到娭毑們提溜着耳朵把人扯遠:小祖宗嘞,趕緊回家呷飯!
湖南真正的路邊攤王者——糖油粑粑。 攝影/hrboy,圖/圖蟲·創意
在擅長吃辣之外,糖油粑粑更是暴露了湖南人對糖的癡迷。也有不少外地朋友吃不來這糖油粑粑,原因是這滋味實在是甜蜜得過了頭——用來炸粑粑的黏稠糖油,是將紅糖、白糖和蜂蜜等各種糖全部溶解在油鍋裡熬出來的,只要把搓圓的糯米糰滾進沸騰的油鍋,不消很長時間就會隨着溫度升高鍍上一層金黃外殼,在鍋中浮沉的糖油粑粑宛如一個個圓滾滾的金色炸彈,經驗老到的師傅拿勺子敲一下表面就知道火候到不到,待到表皮炸出脆殼,舀上來灑上些芝麻就完成了。糖油粑粑一定是要趁熱吃的,咬破的外表、觸及綿軟的內裡,層次在口中融合,怎一個甜蜜了得!
沒有人能拒絕一隻剛出鍋的糖油粑粑。 攝影/廖美麗
長沙路邊售賣的普遍都是這種脆皮的糖油粑粑,而走進餐飲店,又是另一番模樣:用紅糖煮好的一個個糰子乖順地擠在碗底,如同一碗煮湯圓,口感軟糯溫柔;在“小炒之城”衡陽,糖油粑粑變成了在炒鍋裡煎出的“糄粑”;在永州,除了滾燙的糖油粑粑之外還有一種涼粑,未經油炸的涼粑香甜沁涼,運氣好的話會在路邊偶遇挑着擔子沿街叫賣的娭毑,咬上一口細細咀嚼,餘味有淡淡的薄荷香,一點不膩人。
湘菜館裡的糖油粑粑, 攝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在湖南人的早餐版圖裡,粑粑同樣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來長沙遊玩的食客在米粉店落座時,或許會留意到湯鍋旁邊的油鍋,上面齊齊整整地摞着一些金黃的“游泳圈”。要是問老闆,這鍋盔怎麼賣?對方會說,不是鍋盔咧,是蔥油粑粑!
這種空心的粑粑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號,長沙人叫它蔥油粑粑,常德人叫它圈眼粑粑......誘人的脆皮嚼起來嘎嘣脆,浸到紅油的米粉湯裡又被賦予了更濃烈的滋味,是湖南人的嗦粉好搭檔。
蔥油粑粑配上一碗湯粉, 構成湖南人一天的完美開端。 攝影/夏唓
而且除了蔥油粑粑,還有更多粑可供選擇,用紅薯、蘿蔔絲裹上米漿炸出的紅薯粑粑、蘿蔔絲粑粑,咬起來都相當瓷實,甚至還能拔絲......推門走進米粉店,向老闆打聲招呼,“二兩粉加一個粑!”是湖南土著們最普通也最幸福的日常。
粑粑果腹的同時又包羅萬象,對於身處異鄉的湖南人來說,這是兒時鄉間最爲純澈的味覺記憶,也是在步幅過快的世界裡亟需守護的美好。
攝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家鄉街頭的各色粑粑,
永遠是湖南伢子最好的慰藉。
文|阿智
圖片編輯|阿智、王家樂
頭圖 | 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封圖 | 圖蟲·創意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