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離城市的鄉村圖書館

鄉村圖書館建築提供了鄉村讀者一處遠離城市喧囂的避風港。在這裡,人們得以重新與自然、時光和內心建立連接,獲得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內心的寧靜與洗禮。建築與田野景觀的結合,爲鄉村讀者打造多元的活動與閱讀體驗。

01.

白丁圖書館

地點:合肥 / 設計:源境建築設計

藏身於安徽省合肥繁華都市之外的白丁圖書館,建造在一座農舍的舊址上,其建築形式、材質使用和氛圍營造無不彰顯開放而融於自然的概念。建築提供了讀者一處遠離城市喧囂的避風港。

圖書館由一個堅實如雕塑的基座和一個漂浮的玻璃盒子組成,兩層體塊沿着田野縱向錯落疊加,並透過刻意旋轉角度使建築向草原敞開,藉此捕捉廣袤的田野和清澈的天空。

一層的體塊設有咖啡廳和後勤空間,開敞的設計將訪客的視線引向周邊的田野景觀。訪客通過支撐核心筒上到二層閱覽室,透過最小化的移動足跡,釋放更多二層空間,打造多元的活動與閱讀體驗。

二層閱覽室圍繞著核心筒,向四方懸挑4米,宛如漂浮於地面的全景平臺,通透的落地玻璃將自然景觀引入,無縫連接內外之間,模糊了空間的界限。爲營造無柱的開敞空間,設計巧妙應用書架佈局,將主體結構隱藏其中。

02.

秦風書閣:陝西希望工程校園圖書館二期

地點:西安 / 設計:垣建築設計工作室(西建大)

“秦風書閣”是團隊配合“三星(中國)半導體社會公益項目”完成的陝西希望工程第2個“鄉村校園圖書館”(2021年建成的“終南書閣”是第一個)。

外向性選址的目的是讓建築作爲紐帶來同時服務於校園內外,惠及到更多周邊村民。南側開放的半室外檐下空間及可進入的內部一層大空間成爲了校園文化生活與周邊村民積極互動的“共享空間”,可在未來舉辦豐富活動以激發鄉村多元文化生活的發生。

設計明確了“小空間多用途”的複合型目標,並通過空間大小、高差及內外的變化形成豐富的構成關係,如此既滿足了閱讀的基礎功能,又兼容起研討、展覽、交流、學習、表演等使用可能,成爲師生與周邊村民真正的“共享場所”。

早在選址和概念設計階段,科研團隊就與設計師協同合作,很好地促進了建築設計與零碳建築技術的融合,充分考慮了與當地自然環境相結合的策略。

03.

餘村印象青年圖書館

地點:浙江安吉 / 設計: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杜春宇團隊

餘村印象位於浙江安吉餘村。兩棟保留建築原屬餘村巍山工業園,現已復墾爲農田,它們見證了餘村從“工業飛鳥”到“生態田園”的綠色發展之路。

“餘村印象“通過對鄉村工業遺存建築的更新激活,使其帶着工業時代的記憶重新融入生態時代鄉村的產業發展,來展現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中國鄉村開放包容的發展態度。

設計上需要從空間、形態和材質中尋找其原有的元素特性,通過建築語言的重組與創新,賦予兩棟建築獨特的外觀特徵,並加強兩棟孤立建築的對話和聯繫。同時讓場地及周邊自然要素參與進來,讓鄉村工業建築與鄉土自然環境成爲一體,以此完成從場地到建築的記憶滲透。

水泥廠建築作爲青年圖書館閱讀功能的主要承載空間,其觀景書牆由原有的兩堵牆體改造而成,從底層延伸至頂層,讓書籍貫穿建築的每個角落,創造出開放的連續空間,成爲村民持續的文化教育場所。

04.

首座銀聯公益圖書館

地點:安徽 / 設計:及在建築

大灣村位於花石鄉西南部,地處環境優美的帽頂山腳下,一條省道貫穿全村中心。圖書館的建設範圍劃定爲小學籃球場西側與原圍牆之間的一段空地,緊挨着泄洪溝與幼兒園互望。

建築朝向較爲安靜的泄洪溝一側大面的落地玻璃,一層半圓形閱讀空間所具備的包裹感,使讀者自然而然由操場進入圖書館後完成由動至靜的心理轉換。

二層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室外階梯露臺,開口朝向學校背後西北方向的山坡。這兩個基本形態在平面上被限定在同一個以半圓直徑及半徑(長寬比1:2)形成的矩形框架內,三角的最長邊等於半圓的直徑。半圓,三角形,矩形同時在各個樓層相互交織滲透,形成一種模糊的狀態。

免責聲明:本文編輯整理自網絡,供於交流和學習,翻譯不當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及內容問題,請與本公衆號及時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