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蘋果花開

圖/楊之儀

來到這城市已經三個月了,攤開世界地圖,有它的位置,但也不是一眼就能找到,它離臺灣很遠。每天我得花很多的時間,坐地鐵到郊外的小鎮去學德文,那兒有一所較具規模的歌德學院。走出地鐵站往學校的途中,有一條長長的鄉間小路,兩旁種植滿滿的蘋果樹。

時值五月,粉白色的蘋果花在枝頭上搖曳,隨着春末的和風,飄散着淡淡的蘋果花香。這段路是人生旅程中,一段獨具小小浪漫與不安的路。

這幾個月德文雖有進展,但細想口袋裡的馬克(當時的德幣)卻在迅速流失中。恐慌之餘,有天去應徵住家附近的保母,工資一小時八馬克。僱主是一對年輕夫婦,看到我他們直搖頭,表示若僱用我,會被勞工局開罰單,他們不能僱用童工。聽到這番話心中甚是不平,其實當時的我已年二十六有餘。

那天的危機感和沮喪感雙雙降臨,堪稱年輕歲月之最。坐在飯桌前,無心的翻閱從臺灣帶來的傅培梅食譜,一面望梅止渴一面療傷。突然靈光乍現,生出「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的果決。當下腦筋與食譜連結,產生開個中菜班的豪情。

我是個有膽無藝的人,憑着一股衝勁,說做就真做了。首先在南德日報刊了一則小廣告,「藝術化中國菜開班」招生。巧的是,當時剛好搬進一位學長留下的,在慕尼黑大學所屬的對外交換教職員的宿舍。這宿舍頂樓有個寬敞明亮的交誼廳廚房,設備相當新穎。

借用這個廚房,我踏出教中國菜的第一步。

在電話里約好的第一次見面,有六名學員男女老少,來自各種職業,如年輕的業務小姐、中年的企管主任、家庭主婦,還有一名教授。他們將我團團圍住,問什麼是「藝術化」的中國菜?和中國餐館的菜有什麼不一樣?此外這名教授說話了,他說他們每人每堂課學費二十五馬克,六個人是一百五十馬克,聲稱自己當教授的鐘點費是八十馬克,問我一堂課如此收費是否太高。

沒料到有這麼直接的問題,尤其是有關「馬克」。我不擅於與人談錢,但此刻必須直球對決,因此搜盡有限的德語,解釋中國菜裡面所隱藏的藝術成分,同時拚命強調藝術的無價,如同其他的美術與雕刻,也不知那時哪來的膽量,滔滔不絕。對藝術的尊重,本就是歐洲人的人文素養。操着不甚流暢的德語,也不知他們是否聽懂。但彷彿有被打動,六個人默默相對不再說話。

沒想到會面之前的種種忐忑臆測,都未發生。

當下大家就約好時間,每週三晚上來上課。六人離開後,我掉入事件出奇順利的自我懷疑中。相較於前一個遭拒的每小時八馬克的工作,我的擔心纔開始,不知每堂課一百五十馬克的收費,能否提供相對等的期待值。

那晚,我失眠了。

開始煩惱第一堂課到底要教人傢什麼,在有限的德語表達能力下,實在無法像課堂上的講師滔滔不絕,怎麼辦?

在牀上,我翻來覆去,如臨大考般煎熬。那個夜裡,我做了個惡夢,牀頭有座堆積如山的青椒,突然崩塌壓頂而下。黑暗中驚醒,猶能感覺青椒的龐大壓力與重量。其實那段時間,爲了節約,我已吃了足足三個月的青椒炒雞雜碎。青椒一袋九十九分尼(不到一馬克),雞雜碎更是便宜。

像被蘋果砸中的牛頓,被青椒壓頂的我,當下也萌生了個主意。

隔天,到超市買了六把小菜刀、六個砧板當教學工具。置身超市才理解當地食材的有限性。放眼超市的蔬菜除了沙拉,只有青椒、紅椒、黃椒、包心菜,以及各式的火腿、起司及滿架子的罐頭。無怪乎德國菜一如架上的德國粗獷麪包,紮實而平庸。

超市角落的牛肉專櫃,標價奇高,忍痛開例買了塊牛肉,中菜班的第一堂課想好了,就是「沙茶牛肉」。還好從臺灣帶來的一瓶沙茶醬一直捨不得開,如今正派上用場。在一無所有的時候,利用有限的資源,是生活慢慢教會我的。拋開對青椒的夢魘,我連帶把黃椒、紅椒也一起放入購物籃。

中菜的色香味首要是顏色,想像開班的第一堂課,盤子裡呈現的是豐富的多彩,我就興奮不已。這盤彩椒沙茶牛肉,絕對是獨一無二,也是中菜館菜單所沒有的。

我因自認是好主意而興奮,第二晚又失眠了。

幾天後,終於來到第一堂課,大家拿到小菜刀和砧板時面面相覷。等聽完說明,參與動手做是本班的基本權益,大家便躍躍欲試,一副迫不急待。我一邊發給每人一小塊牛肉,一根青蔥、一塊姜,及大小不一的青黃紅椒,一邊開始教大家把各種食材切片、切段、切成細絲。這六位年紀都比我大的學員,在帶動下一邊驚歎,說這輩子從未練過這麼細緻的切工。此時立刻抓緊機會表示,這就是中菜的藝術性所在,所有細膩的處理過程,到最後都會回饋給舌尖,品嚐真正的美味、

其實讓大家全心參與手工切菜,還藏着我的小小的私心,怕學員過分關注我的德語。當所有的食材都切成細絲,分裝在大中小盤時,有紅黃青椒絲、牛肉絲、蔥薑絲,視覺上繽紛熱鬧異常。

最後的重頭戲來了,大家圍在爐臺前觀看食材下鍋的順序。首先將油鍋燒熱,爆香蔥薑絲,接着倒入牛肉快炒八分熟,即剷出放置一旁,再將所有的三色椒倒入鍋內,利用餘溫迅速翻炒。此時的廚房香氣爆表,大家七嘴八舌讚歎,其實法寶還沒出籠呢。當大夥兒還在議論紛紛時,我把已炒好的牛肉絲倒入鍋內與三色椒混合,同時舀入一大匙的沙茶醬。就在沙茶醬的油脂在鍋內迅速燃起火焰時,關了爐火。剎那間,沙茶的香氣鋪天蓋地。

如果說這個中菜班能夠持續不斷,靠的就是第一堂課沙茶的特殊味覺,確認了我與學員彼此一年的課堂關係。

就像《香水》一書的提示,味道是親密關係的連結,這是人存在的基本。

原來中菜有密碼如沙茶醬,學員在瞭解後,紛紛打聽如何買到,我也算爲慕尼黑唯一的中國雜貨店盡了點力。

那天,每人分得一分沙茶牛肉拌飯,一邊吃一邊盛讚,是這輩子吃到的最美味中菜。彷彿都有現學現賣的精神,大家紛紛表示該週末將宴請親友,獻上他們中菜的處女作。

那天夜裡,我終於睡了個好覺。

第二天,我繼續轉換地鐵,到五十公里外的郊區上課。五月底的蘋果花依然燦爛,果農告訴我,六月蘋果花將陸續結果,秋天是蘋果大豐收的季節。

看着一路凌亂的花影,就像我私闖入的飲食文化邊境,而這個故事將繼續,還沒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