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家暴 成施暴者機率增

研究指出,目睹家暴兒少未來成爲施暴者或受暴者的機率,男性增爲五點二七倍、女性增爲四點三倍,防堵受暴者成爲暴力加害者,最好方式是避免家暴發生,但已目睹家暴,後續得防堵「學習效應」,專家指出,愈早介入幫助,愈有機會避免目睹兒成加害者。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藍挹豐表示,目睹家暴的兒少最擔憂的是「學習效應」,有案例經歷過家暴,也用同樣方式對待身邊親友,童年創傷如等到成年再處理,即使有輔導或醫療介入,但案例若不敞開心胸,也難改善已學到的暴力行徑。

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秘書長蘇盈儀表示,曾有處於國中階段的目睹兒因擔心去上學的路上,父親對母親施暴,時常佯裝身體不舒服請假在家,避免母親遭虐。蘇盈儀說,這些表現方式教育單位或是社政單位都能多加註意,從中介入,避免目睹兒身心受創。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說,據調查,不少目睹兒少擔心自己日後成爲施暴者、受暴者,甚至不敢與人交往、結婚,比率達三分之一;幫助降低或停止家暴,才能減少孩童所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