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產值能達5萬元,曾被農民視爲“搖錢樹”,如今卻大量棄種,咋回事?

隨着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我國中藥材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過去那些不受重視或重視度不足的藥材,如今已逐漸成爲重要的經濟來源。例如天麻、黃精、玉竹、白芨、半夏和艾草等,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已經從野生資源轉變成了重要的經濟作物,吸引了大量農民參與種植。

然而,由於我國藥材種植市場的監管不足,導致了許多問題的出現,如投機炒作、使用硫磺漂白、囤積居奇等。這些問題使得部分藥材市場供過於求,導致農民損失慘重。以玉竹爲例,曾經被視爲“搖錢樹”的玉竹,畝產值可達5萬元,但如今卻遭到大量農民的棄種,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又暴露出了哪些問題呢?

瞭解玉竹

玉竹,百合科黃精屬成員,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擁有極其豐富的野生資源。從東北的黑龍江到南方的廣東,玉竹的分佈範圍廣泛,幾乎覆蓋了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這種植物主要生長在海拔500米至3000米的林下或山野陰坡地帶,是中草藥領域裡的一種常見且重要的藥材。

在藥用價值方面,玉竹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神農本草經》作爲我國最早的藥典之一,首次記載了玉竹,並將其歸爲上品。書中對玉竹的形態和用途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指出其根部與黃精相似但略有不同,並強調其在食療方面的廣泛應用。這些記載充分證明了玉竹在古代就已受到人們的重視,並被廣泛應用於醫療保健領域。

直到漢代,《名醫別錄》中才首次將這種植物命名爲玉竹,並一直沿用至今。在古代中國的不同時期,各種醫學典籍都對玉竹的藥用價值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它的“補中益氣、滋陰潤燥”功效。因此,玉竹長期以來都被視爲中國的一種非常著名的滋補藥材。

進入現代社會,隨着人們對健康和養生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具有顯著滋補效果的玉竹自然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人們開始大量地從深山老林中採集玉竹。儘管中國的玉竹野生資源豐富,但無法承受如此大規模的盲目開採,導致其野生產量逐年下降,市場價格也隨之逐年上漲。

玉竹的發展歷程

由於市場需求的不斷壯大,以及高昂的價格,野生玉竹的產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玉竹的人工種植在2000年左右開始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

在當時來看,玉竹的種植前景無疑是廣闊的。玉竹既可作爲藥材,也可作爲食材,而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此外,它還是醫藥行業和食品行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同時在當時也是外貿出口的主要產品之一。隨着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玉竹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日益顯著。

以2010年前後爲例,玉竹的種植效益在業內備受關注。通常情況下,玉竹播種後需經過2至3年才能採收。每畝地的用種量介於300至500公斤之間,這一數量直接影響到產量的高低。具體而言,一年生玉竹的產量約爲用種量的4倍,而兩年生玉竹的產量則可達用種量的8至10倍。

簡而言之,若每畝地種植500公斤的一年生玉竹,其產量可達到2000公斤;若同樣面積種植500公斤的兩年生玉竹,產量則可上升至4000至5000公斤。回顧2010年,玉竹的收購價格達到了每公斤鮮玉竹10元。按此計算,玉竹的最高畝產收益可高達5萬元人民幣。

相較於當時的稻穀產值,玉竹的畝產值高出約30倍。正因如此,在玉竹產業剛起步的那幾年,它曾被農民們譽爲“搖錢樹”。許多農民紛紛放棄傳統的水稻種植,轉而投向玉竹的懷抱。

隨着時代的推進,玉竹產業所面臨的問題逐漸顯現。自2010年至2014年,玉竹市場價格持續走高,這一現象極大地激發了產區藥農的種植熱情。受此影響,隨後的幾年裡,玉竹主產區的種植面積迅猛增長,同時,次產區及非產區的種植面積也有所提升。

至2016年,玉竹產量已明顯超出市場需求。由於玉竹通常需種植3年後方可採收,因此,前幾年的種植面積劇增直接導致了2017至2020年間產量的迅速上升。這一情況不可避免地使得玉竹的市場價格大幅下跌。

另外,在市場繁榮時期,許多藥商選擇囤積貨物。加之2020年之後新冠疫情的影響,玉竹的出口幾乎陷入停滯(注:玉竹的年出口量通常在7000至8000噸之間)。

隨着產量的增加和藥商的囤貨行爲,2020年的玉竹市場遭受了嚴重衝擊。由於無法出口,這三種因素的疊加效應使得玉竹價格急劇下跌,收購價格遠低於當年種苗成本。此外,市場需求低迷,導致大量玉竹滯銷,嚴重影響了藥農的生產積極性。

到了今年,許多玉竹產區出現了大量棄種現象。部分農民選擇放棄尚未收穫的前兩年種植的玉竹,轉而種植水稻等其他作物。實際上,玉竹本身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但由於過去跟風種植的現象嚴重,導致市場供應過剩,進而引發價格暴跌。

在此提醒廣大農民朋友,切勿因當前行情上漲而盲目跟風種植,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對於玉竹種植的問題,您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