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退地後保利接盤,北京海淀新地王誕生,土地市場熱起來了
土地拍賣的場子終於又暖了一些。
7月25日,保利發展、北京建工集團聯合體以89.01億元的總價競得北京一宗涉宅用地,溢價率爲3.50%。拍賣總價刷新片區紀錄,爲海淀新晉地王。
該地塊位於海淀區的明星板塊永豐(下稱“永豐地塊”),規劃建築面積爲不超過16.29萬平方米,住宅部分的成交樓面價將近5.96萬元/平方米,銷售指導價9萬元/平方米。
在競拍之前,永豐地塊早已獲得市場較大關注,原因是這宗土地曾在2016年以44億元的起拍價掛牌,後因房企激烈爭奪而以封頂價59億元賣出,買家爲萬科。不過,永豐地塊後續的開發並不順利,最終的結果是開發商退地,地塊因此回爐重拍,而第二次出讓的起拍價也上漲至86億元。
儘管地塊總價不菲,板塊內新房供應充足,後續銷售競爭不小,永豐地塊依然吸引了三家房企或聯合體參與競拍。而永豐地塊溢價成交的背後,是房企們投資意願的逐漸改善。
多個城市出現“地王”
近兩個月,在房企們的積極參與下,多個一線城市和熱門二線城市接連出現土地溢價成交的現象。個別城市成功打破今年以來零溢價的局面,熱度較高的城市甚至久違地迎來“地王”。
時代財經統計得知,這些城市至少包括北京、上海、廣州、長沙、南京、杭州、青島、成都和三亞。其中,青島和三亞競拍場面尤其激烈,由於參拍房企積極舉牌,兩場土拍的競價次數雙雙達到數百輪之多。
6月20日,青島豪宅聚集地嶗山區一宗住宅用地吸引了中海、海信地產、海業益佳等三家房企的競拍,該地塊的掛牌起始價爲13.75億元,起始樓面價將近2.88萬元/平方米,是迄今爲止嶗山起拍價最高的地塊,即便如此,房企們依然展現出勢在必得的態度。
最終,經過一個多小時、364輪競價,該地塊由海業益佳以總價18.87億元斬獲,溢價率37.23%,對應的成交樓面價爲3.95萬元/平方米,刷新青島樓面價紀錄。
數天之後,三亞也迎來了它的新地王,誕生地王的這場土拍整個競價過程長達6個小時,競價次數高達510輪,風頭遠超青島。最終,河北房企天正地產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三亞正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16.36億元的總價競得,溢價率爲37.7%,樓面價1.74萬元/平方米創下三亞新高。
從參拍房企數量來看,杭州或許更受歡迎。6月28日和7月23日舉行的兩場土拍,杭州分別出讓了兩宗宅地,其中,6月28日兩宗土地的參拍房企均高達16家,而7月23日也各自達到了10家,四宗宅地的溢價率介於22.55%至59.19%。
取得59.19%溢價率的土地位於臨平區的豐收湖板塊,這一溢價率既創下今年杭州土拍的新高,也是2019年以來的最高,地塊受到房企追逐的原因是板塊內新房供應不足,僅數億元的總價也降低了房企的拿地門檻和壓力,同時,1.2的容積率爲房企提供了創造高溢價低密產品的條件。
房企投資意願增強
多個城市土地市場回溫,表明房企們投資意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以保利發展爲例,時代財經統計得知,6月25日至7月26日,保利發展先後在廣州、上海、成都和北京等熱門城市拿地,其中,廣州、上海和北京地塊的溢價率8.5%、21.18%和3.5%,而成都地塊則是底價成交。
四宗宅地的成交總價達到139.16億元,若剔除6月25日以7億元競得的廣州地塊,7月以來,保利發展的土地投資金額也達到了132.16億元。
而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保利發展的拿地金額僅爲115.8億元,同比下降69.86%。去年同期,保利發展的拿地金額達到384.2億元。
上半年,房企的拿地積極性整體走低。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房企投資百強拿地金額總量同比下降40%,降幅達到2023年以來新高。此外,上半年,拿地金額超過200億元的企業僅有5家,超過100億元的企業也僅12家,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4家、3家。
投資意願減弱的主要根源之一,是房企在銷售端普遍承壓。不過,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土地市場的冷清局面在6月得到改善,其重點監測30家房企單月投資金額288億元,環比上升101%,該機構繼而分析拿地金額止跌回升的原因,其認爲一方面是5月份基數較低所致,另一方面核心城市在年中推地吸引了規模企業積極參與。
“面對銷售端去化速度下降,各地政府相繼加強調控,在供應收縮的同時,還加強優質低密地塊刺激,使得青島、南京土拍熱度明顯上升”,克而瑞研究中心表示。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進一步分析指出,多個城市土地市場回溫,反映了房企對於核心區地塊仍然保持較高參拍意願,“這些地塊往往具備質量高、周邊配套較爲完善、所處區域房地產市場短期庫存相對合理、項目流速確定性較高等特點,企業佈局或深耕意願強烈”。
儘管下半年預期房企對投資的興趣有所提升,但兩家機構均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即房企依然會保持謹慎的態度。
陳文靜認爲,針對非核心區,在“以銷定投”策略以及房企資金端仍承壓下,房企拿地較爲謹慎。因此,在新房市場信心尚未明顯修復前,土地市場點狀高熱、分化加劇現象預計短期仍將延續。
本文源自:時代財經
作者:陳澤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