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在臺舉辦首屆健康醫療大會 引領全球投資人聚焦

摩根大通臺灣投資銀行業務主管陳宣任(James Chen)。(圖/摩根大通)

由J.P Morgan與Berkeley Public Health等共同舉辦的臺灣第一屆「Healthcare Conference Taipei 2024」21日在臺北晶華酒店進行,參與者包含海內外的40家醫療生技企業,其中20~30%是來自美國、日本、歐洲等地的企業。本次大會旨在將臺灣生技企業引入國際視野,透過產業界的簡報,促進與投資人和學者的交流,摩根大通投資銀行也強調將在臺灣生技領域的長期投資與支持的決心。

摩根大通臺灣投資銀行業務主管陳宣任(James Chen)表示,醫療生技產業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過去摩根大通都會定期在舊金山舉辦健康醫療大會,至今已累積到第42屆,各大生技廠商不僅把握機會談論併購合作計劃,也藉機向投資人、學界和潛在合作伙伴探詢未來業務發展,如今在臺灣舉辦在地的首屆健康醫療大會,便是看好該產業在臺灣的發展及邁向國際化的可能。

陳宣任進一步指出,臺灣的生技產業受到海外投資人的高度關注,原因在於臺灣在技術發展、科技公司和AI等領域的卓越表現。此外,美國的學術機構中有不少華人擔任關鍵角色,更有諾貝爾獎得主和領導人物,而臺灣生技醫療產業在科技相對成熟的環境中發展迅速。

陳宣任提到,可惜的是部分企業因爲規模和資源不足,即使有好的想法也難以實行或被世界看見,此時併購是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不僅有助於節省資源成本,更能促進產業整合,發揮協同效應,使企業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摩根大通在併購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與國際化優勢,可爲臺灣生技公司提供優質的資源與支援。另外,多數醫療生技企業也曾表示希望在美國上市,但跨國上市或跨國併購需要考量跨國資源、法規和文化等各層面的差異問題,此時就可能需要藉助跨國投資銀行的團隊協助推動。

對於生技企業的發展,陳宣任還提到,在疫情的影響下,生技醫療產業受到更多關注,不僅推動了新冠疫苗的研究,還加速了醫療機器、製藥等相關領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臺灣相對成熟的科技業帶動之下,也讓科技醫療隨之進步,吸引到各界投資人的關注,未來在生技醫療領域的投資與交易將持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