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與共好夥伴 | 攜手七十五載 譜寫中印尼命運共同體新華章

人民網記者 曹師韻

2025年,中國與印度尼西亞迎來建交75週年重要時刻。這不僅是回顧兩國友好合作歷程的契機,更是展望未來、深化合作的歷史機遇。作爲全球南方兩大新興經濟體,中印尼關係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已由傳統合作關係邁向更高水平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印尼國家研究創新署研究員哈亞提·諾馥思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印尼與中國關係的深化不僅僅體現在經濟合作上,更體現爲區域穩定、可持續發展和共同繁榮的長遠承諾。”她指出,近年來,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往來、科技合作等方面成果豐碩,生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深刻內涵。

在兩國合作的衆多項目中,雅萬高鐵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工程。作爲東南亞地區首條高鐵,雅萬高鐵不僅縮短了雅加達到萬隆的通行時間,也提升了印尼的基礎設施水平,爲地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雅萬高鐵的建設經歷了多重挑戰,但兩國始終攜手攻堅克難,最終確保了項目在2023年順利完工。”諾馥思強調,“這不僅僅是一條鐵路,更是合作共贏的象徵,展示了中國在高鐵建設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也爲印尼帶來了技術轉移和人才培養的機遇。”

除了雅萬高鐵,位於印尼中蘇拉威西省的莫羅瓦利工業園同樣是中印尼合作的成功範例。中國投資助力該地區成爲全球鎳加工的重要中心,爲印尼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諾馥思指出:“該工業園不僅促進了印尼的產業升級,還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幫助印尼在全球電動汽車供應鏈中佔據關鍵地位。”她進一步表示:“這正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體現。印尼與中國不僅是貿易伙伴,更是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同行者。”

諾馥思認爲,中印尼關係仍需在多方面持續深化,以確保合作的可持續性。印尼應加強本地產業能力建設,鼓勵與中國企業開展合資合作,以推動技術轉移,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在礦業開發和工業園區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至關重要。”她指出,未來的合作項目應更加註重可持續發展,通過強化環保法規、推動綠色技術應用,確保經濟增長與生態平衡並重。

近年來,中國式現代化在全球南方國家中備受關注。諾馥思認爲,中國的成功經驗對印尼等發展中國家具有重要借鑑意義,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減貧、產業升級和綠色發展等方面。

“中國通過基礎設施驅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值得印尼學習。”她表示,印尼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積極推進交通、能源和工業園區建設,正是對中國經驗的實踐應用。同時,她強調,中國在精準扶貧方面的成就也值得借鑑,“中國成功幫助8億人脫貧,依靠的是政府主導的精準扶貧政策,這對於印尼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具有重要啓示。”

在綠色發展方面,中國已成爲全球新能源技術的引領者。“中國在太陽能、風能、電動車等領域的技術創新,爲印尼的綠色轉型提供了機遇。”諾馥思指出,與中國在水電、光伏、電池製造等方面的合作將有助於印尼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展望未來,諾馥思對兩國關係充滿信心。她相信,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引下,兩國關係將在經濟合作、科技創新、人文交流等方面邁上新的臺階,爲地區乃至全球的發展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