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衆淪市府提款機?高雄這路口90天狂拍1.8萬件超速違規

高市議員郭建盟質疑搶很大,建請高市府研議加大、加量警示措施,公告機動測速時地,不該讓市民成爲市府提款機。(柯宗緯翻攝)

高市三民區民族、明誠路口今年1到3月,短短90天機動測速取締超速高達1萬8024件,引發不少民怨,同期比較更打敗高雄固定式測速「冠軍」的3818件。高市議員郭建盟質疑搶很大,建請高市府研議加大、加量警示措施,公告機動測速時地,不該讓市民成爲市府提款機。

郭建盟今(21)日在議會質詢指出,高雄車禍肇事傷亡數,2015年起連續4年爲六都榜首,在他建議下,高市交通局與警察局交通大隊效法臺中,擴大采購、確實執法「移動式測速照相機」,後來數據顯示,高雄傷亡逐年下降,降至2021年5萬5001人,進一步比對六都人口數,高雄傷亡人口比率2.01%,六都交通安全排第3。

然而,警方機動測速執法雖然具成效,卻也引發民怨。郭建盟提到,許多民衆向他陳情,警方機動測速警示標誌標示不明,在驟降限速區設陷阱,未收罰單不知情連續開罰,甚至藏於暗處「神出鬼沒」,質疑警方「搶錢」搶很大。

他調閱資料發現,三民區民族、明誠路今年1到3月,90天機動測速取締超速1萬8024件,高出三民區同期九如、大昌路固定式取締最高件數1190件15倍,就連同期高雄固定式冠軍美濃區臺28線中興路1段37K+412取締3818件遠遠不如民族、明誠路機動測速取締量。

郭建盟建議,高市府交通局與警察局,研議機動式測速相機值勤,必須加大加量、置放警車等措施,朝民衆清楚辨識警示,預先減速,確保行車安全的積極目的,修正警示措施,強化在交通局、警察局、各警察分局官網,公告機動測速相機值勤時地。

對此,交通局長張淑娟指出,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時速超過50公里以上,致死率高達85%,呈現速度與傷亡嚴重的關係,無論固定或機動式測速照相,都是在做速度管理,只是執行的技巧,要如何讓民衆知道,政府不是在搶錢,而是在顧安全,後續會再與交大研議改善。

交大逕行舉發組長林永川表示,有關於告示牌加大部分,依照設置規定,一般道路適合標準型90公分長;在車速比較快、道路寬敞道路,適合放大型120公分,但考慮到一般道路若告示牌邊長太長,恐影響用路人安全,將再進一步與交通局研議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