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之作…故宮翠玉白菜 未達「國寶」等級

故宮最知名的文物—翠玉白菜,文資身分只是「重要古物」而不是「國寶」。本報資料照片

故宮典藏文物中,最知名的當屬翠玉白菜,但其實翠玉白菜的文資身分是「重要古物」,未到「國寶」等級。故宮書畫文獻處代理處長何炎泉指出,故宮文物送審的等級由各處開會決定,前往實勘的古物審議委員多半尊重故宮的決定,再送到全國大會審議討論。

但事情總有例外。此次提報國寶的書法「唐吳綵鸞〈書唐韻〉」,原本最早的暫行分級是重要古物,此次提報卻升級爲國寶。何炎泉認爲,跟女性主義崛起有關。吳綵鸞家貧,以書寫小楷唐韻出售餬口,顛覆了後世認爲古代女子「不識字、不懂書法」的偏見。

而對於翠玉白菜是否可以當「國寶」,故宮人分爲兩派。一派認爲翠玉白菜只是民間巧匠作品、所有者身分未明,因此當不了國寶。但另一派認爲,文資法中對於古物的審議標準,有一條是「能反映政治、經濟、社會、人文、藝術、科學等歷史變遷或時代特色者」,光是翠玉白菜能凝聚華人世界的集體記憶,便擁有「國寶」的重量。

「國寶」在兩岸的命運也大不同。以乾隆年間製造的「金甌永固杯」爲例,原版藏於臺北故宮。損傷後重制於乾隆六十二年,復刻版藏於北京故宮,結果在北京故宮是「十大鎮宮之寶」、一級古物,原版在臺灣卻連文資身分都沒有。一位故宮研究員認爲,應該是跟臺灣不喜歡「金」光閃閃的品味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