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借別人的店騙走布匹,知縣找不到騙子,判店主賠償一半

大明萬曆年間,有個人叫聶道應,別號西湖,邵武六都人,原本也算是個富裕人家,後來攤上官司以致家道敗落,只得以裁縫爲業。

忽一日,聶道應外出到一戶人家去幹活。有個騙子見街上有個賣布的,知道聶道應外出不在,就把賣布的領到聶家。

騙子讓賣布的在前廳先坐一會兒,自己則進了聶家內堂,問聶道應的妻子:“你丈夫在家嗎?”

聶道應的妻子回答:“到前面村子去給人裁衣服了。”

騙子說:“我想做幾件衣服,他今天能回來嗎?”

聶道應妻子說,要到明天才能回來。

騙子又說:“這樣啊!我有個同伴在你家前廳坐着,口渴了想討杯茶喝,可以嗎?”

開門做生意的,來的都是客,給杯茶喝也是理所應當的嘛。於是聶道應的妻子就準備了兩杯茶送到前廳凳子上。

騙子跟賣布的一頓客套,並請他喝茶。等茶喝完,騙子把杯子拿進屋裡去。

騙子從屋裡出來後,從賣布的手裡挑了四匹布,雙方一番討價還價,最終以一兩銀子成交。只是騙子拿出的銀子成色很不好。

賣布的說:“我這本來給你的價就低,你還給這種成色的銀子可不行,得給我換成色好的銀子來。”

騙子說:“我兒子出去給人裁衣服了,明天才能回來,到時候給你換,行不?”

正在兩人說話之際,騙子事先安排好的同夥走進聶道應店裡,假裝問道:“店裡的針工在家嗎?”

騙子答道:“他要明天才能回來。”

騙子的同夥問完隨即離開。

賣布的看了騙子導的這齣戲,當然信以爲真,於是對騙子說:“你先把布收起來,明日我找你來換。”

賣布的離開後,騙子也帶着布溜之大吉。

第二天,賣布的到聶家來問:“針工回來了嗎?”

聶道應妻子答道:“要到今天午後纔回。”

賣布的第二天又來問,聶妻說大概中午能回來。賣布的下午又來問,聶妻說還沒回來。

這下賣布的真生了氣,“前天你公公從我這裡拿走四匹布,說好了等兒子回來就還銀子,你再三推脫算怎麼回事?”

聶妻道:“你這客人怎麼胡說呢?我家哪有公爹?誰拿你的布了?”兩人很快就爭吵起來。

鄰居們聽到吵鬧聲,紛紛過來觀瞧。鄰居勸解說:“她家確實沒有公公,況且她丈夫又不在家,你的布不知道是被誰拿去了。”

賣布的受了騙當然不可能罷休,於是到衙門裡告狀。

衙門鍾老爺接了案子,把街坊四鄰帶來審問。鄰居們都作證說:聶道應不在家,他父親也早就去世了,布不知道被什麼人騙去了。

衙門鍾老爺說:“布是在他家被騙去的,那天誰在他家裡?你們這些鄰居既然說不是他騙的,那你們一定能把人給找出來,這事就交給你們了。”

鄰居們哪知道是被哪個騙去了,當然不可能找到人,於是只好紛紛勸解聶道應:“是你妻子被人騙了奉上兩杯茶,致使賣布的被騙走了布,該承擔一半責任。”

轉頭又對賣布的說:“是你沒搞清楚狀況才被人騙了,也應該負一半責任。”

雙方都找不到騙子,也沒別的辦法,也只能自認倒黴。

騙子着實可恨,這種騙人套路很常見,但是常見的套路越容易複製,上當的人也就越多。

只是,這衙門裡的鐘老爺身爲一方父母,怎能把抓賊的事推給無辜百姓?當官不爲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