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低下族羣後疫時代更要防護 專家籲增強保護力

專家指出,免疫低下族羣必須提升防護力、減少新冠變異病毒株所帶來的急重症威脅。本報資料照片

時序逐漸進入秋、冬,公衛專家憂心,隨着新冠病毒變種株的出現,未來可能有新一波疫情。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秀熙表示,新冠病毒亞變異株不斷變種,導致病毒傳播力、免疫逃脫漸強,高齡、免疫低下、具慢性病史等脆弱族羣感染風險高,單株抗體、疫苗、抗病毒藥物是增強保護力三大支柱。

臺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教授盛望徽認爲,新冠疫情可能捲土重來,惡性腫瘤、血液疾病患者,或接受器官移植的病患、HIV等免疫不全族羣,因免疫低下,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將比一般人更容易面臨重症、死亡威脅。

陳秀熙說,外界多認爲新冠疫情已結束,但事實是「超額死亡」至今還未下降,截至八月,國內超額死亡率仍達百分之十五,「新型亞變種新冠病毒已然成爲啃老病毒」,脆弱族羣不應被犧牲,呼籲針對脆弱族羣建立加強防疫措施,且至少應維持至年底。

陳秀熙表示,「危險分層、精準防疫」概念,後疫情時代仍然適用,如長照機構應有更完整的防疫措施。至於如何增強脆弱族羣面對新冠病毒的保護力?政府應針對單株抗體、疫苗、抗病毒藥物進行共同評估,找尋科學證據以作爲決策基礎。

「對免疫低下族羣來說,注射單株抗體也是個人防護一環。」盛望徽指出,研究發現,部分免疫低下族羣注射疫苗後,免疫保護反應不到三成,在這種情況下,單株抗體可針對免疫低下族羣提供更多保護,且效果達六個月。不過隨新變種病毒株的出現,單株抗體的預防效果可能下降,但即使如此,單株抗體還是可產生交叉保護力。

陳秀熙和盛望徽皆認爲,對於免疫低下族羣的防護,應以科學證據爲依據,從疫苗、單株抗體到抗病毒藥物等,考量國家財務,進行整體性、永續性的常規防疫規畫,才能對羣體帶來真正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