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變滿3年 國家緊急狀態再延6個月、敏昂萊下臺呼聲高

緬甸政變截至2月1日已滿3年,此時傳出原本手握大權的軍方領導人、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面臨親軍方人士的批評,要求他下臺。(路透社)

緬甸政變截至2月1日已滿3年,此時傳出原本手握大權的軍方領導人、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面臨親軍方人士的批評,要求他下臺。

2021年2月1日,緬甸國防軍宣稱選舉存在違規行爲,發動軍事政變,拘捕國務資政翁山蘇姬、總統溫敏等文人政府高層,宣佈緬甸進入爲期一年的緊急狀態,並表示權力已移交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及其成立的軍政府,結束緬甸在先前10年試圖轉向民主政體的改革努力。

此後,緬甸民間發起的反抗示威遭軍政府血腥鎮壓,大量異議人士、媒體工作者遭逮捕。除了西方國家不斷髮出譴責及制裁,一向主張「不干涉內政」的東協(ASEAN)也提出「五點共識」和平倡議,將緬甸軍政府排除在與會成員外,並取消緬甸在2026年擔任東協主席國的資格,改由菲律賓代替。

據《德國之聲》和《路透》報導,親軍政府的緬甸僧人包哥杜(Pauk Ko Taw)在一場公開集會上,建議敏昂萊下臺,改爲由敏昂萊副手索溫(Soe Win)接管大權,引來臺下羣衆歡呼。

事實上,雖然緬甸國防軍在過去3年來,以鐵腕鎮壓異議分子,但如今境內的抵抗勢力已從最初由青年領導的民主起義,演變成由流亡政府及民兵組成的武裝抵抗運動。

去年10月,緬甸少數民族民兵組織, 由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塔安民族解放軍(Ta'ang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和若開軍(Arakan Army)組成的「三兄弟聯盟」,發起一場名爲「1027行動」的進攻,讓國防軍措手不及。

雖然1027行動主要目的爲佔領領土、自治管理,並非全然是爲了恢復民主統治,但這場行動也持續削弱緬甸國防軍力,成爲反軍政府革命運動的重要轉折點。

一名東南亞外交人士透露,緬甸國防軍內部如今出現深深的挫敗感,且延伸到針對敏昂萊個人,「有些人肯定想看到他離開」。 該外交人士還指出,軍方現在積極招募士兵,並強迫非戰鬥人員前往前線,所有事情都成爲對敏昂萊的打擊。

「緬甸和平觀察」指出,截至目前爲止,國防軍已失去對至少35個城鎮的控制,儘管北京介入斡旋緩解中緬邊境的衝突,但在其他地區仍持續有戰鬥發生。 軍方則未提及戰場失敗的具體情況,但曾坦承失去部分領土控制權。

隨着緬甸政變進入第4年,美國政府1月31日再度擴大制裁,宣佈對2個與緬甸軍方有密切相關的實體以及4名個人實施新的制裁。

聯合國人權事務負責人本週表示,緬甸的人權狀況正朝着「自由落體」的方向發展。種種跡像都顯示出,包含聯合國、東協等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在過去3年所做的外交努力,成效似乎相當有限。

另外,緬甸國家緊急狀態原定於1月31日午夜到期,但軍政府在當天發佈聲明表示,軍政府扶持的代理總統明穗(Myint Swe)在國防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宣佈將緊急狀態再延長6個月。軍方稱,此舉是應「繼續打擊恐怖分子」的需求。

儘管聲明中稱,國防安全委員會在首都奈比多舉行會議,討論準備舉辦多黨選舉和進行全國人口普查,但緊急狀態的延長也意味着軍方早前承諾的選舉再度被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