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絞」帳冊 通樑林家古厝浮現澎湖屏東移民縮影

林信介自家中翻出一張碾米廠的帳冊,意外發現祖父林謹當年從澎湖召集鄉親到屏東,合資開設「豐盛制米所」的歷史。(林信介提供)

通樑位在現今跨海大橋旁,早年居民在退潮時,可以直接到海邊撿貝殼抓螃蟹,現在因蓋了漁港沒辦法下去「巡海」。(林信介提供)

林家古厝開澎始祖爲林四,於崇禎16年(1643年)從福建漳浦烏石鄉來到澎湖,古榕樹據傳爲林四三房七世裔孫林瑤琴手栽,林家巔峰期爲林四後代林鎮所創。(張茂雄攝)

澎湖縣政府將「林氏古厝」登錄爲澎湖縣歷史建築,爲目前澎湖地區少見擁有早期民宅特徵的一落四櫸頭宅。(張茂雄攝)

家住臺北的澎湖囝仔林信介,自家中翻出一張碾米廠的帳冊,意外發現祖父林謹當年從澎湖召集鄉親到屏東,合資開設「豐盛制米所」的歷史,碾米廠臺語發音爲「米絞」,這份帳冊記載昭和七年(民國21年)制米所稻米錢銀進出欠賒情況,𥚃面很多看不懂的符號,是當時民間流行記帳使用的「蘇州碼子」,現在已經被阿拉伯數字取代。

林信介的祖父林謹最早在唐榮鐵工廠做會計,專門負責記帳管錢的工作,因爲在大公司上班,許多人都十分信任祖父,因爲故鄉澎湖的親戚好友纔會合夥出資蓋碾米廠,也可看出那時有許多澎湖人,已經聯袂移居高雄、屏東一帶,團結親族勢力一起開墾生活。

林信介的父親是一名教員,現已高齡90歲,他記得小時候爸爸會利用假日,帶全家回澎湖探親,他們從高雄港花6個多小時坐上「臺澎輪」,搖晃的大船航行抵達馬公港,先拜訪住在中央街的伯公家,再到天后宮、觀音亭等景點遊玩,最後回到通樑保安宮大榕樹旁的林家古厝。老家就在現今跨海大橋旁,那時可以直接到海邊撿貝殼抓螃蟹,現在因蓋了漁港沒辦法下去「巡海」。

根據澎湖知識平臺調查通樑林家古厝開澎始祖爲林四,於崇禎16年(1643年)從福建漳浦烏石鄉來到澎湖,古榕樹據傳爲林四三房七世裔孫林瑤琴手栽,林家巔峰期爲林四後代林鎮所創,在康熙末年到雍正、乾隆年間,曾於浙江寧波開設大有行號,林鎮看中澎湖爲對外交通必要中繼站和航海技術,遂因而致富。

民國96年11月21日澎湖縣政府將「林氏古厝」登錄爲澎湖縣歷史建築,爲目前澎湖地區少見擁有早期民宅特徵的一落四櫸頭宅,由於林家以前有透西船和中國往來,因此該古宅建築材料則使用大量來自於唐山的紅磚、泉州的白石綠釉花窗等特殊結構,另外也使用在地的咾咕石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