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不發喪!碧桂園正式清零
作者 | kangins
歸零!天雷滾滾!萬億房企秘不發喪!
近日,作爲中國綜合性資產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後簡稱“匯添富基金”)將旗下基金所持有的“碧桂園”按照0港元/股進行估值調整。
這意味着最高市值曾超4000億的碧桂園股權一夜間被清零!而曾經TOP10房企中享受此等待遇的上一家是:
中國恆大
根據碧桂園的公開財報數據顯示,今年1-5月碧桂園累計銷售216.5億元,這個業績相當於去年同期未暴雷前一個月的正常銷量,相對於萬億負債的碧桂園而言,這點收入所帶來的現金流壓力是全方面的:
根據2023年半年顯示,碧桂園一年內到期的債務規模/1-5年到期的債務規模/五年後到期的債務規模分別是695.2億、829.7億、36.87億。
顯然,如果按當前的銷售推算全年總銷量,對於碧桂園能否越過500億尚存考驗,而光一年內到期的債務規模就高達695.2億,面對民營房企中彼時與龍湖等爲數不多的三好生們,碧桂園究竟發生了什麼?
從公開市場消息來看,碧桂園在經歷去年年中的負面消息危機後,僅僅進入到澄清環節,至於債務是否債務還是沒有違約:
只有第三方的報道,碧桂園官網從未正式官宣。
我們來看一下曾經TOP3的暴雷程序的幾個必經流程:
負面消息→澄清→公告違約→財報難產→股票停牌
像曾經TOP3成員的恆大、融創均是按這個節點過來的,到了碧桂園身上,碧桂園澄清之後,就一直沒有聲音,直到4月2日突然公告財報難產導致的股票停牌,爲了更直觀地展示,康哥做了一個流程可視化:
負面消息→澄清→→→→→→→→→→→股票停牌
從未公告違約的碧桂園,曾經也是民營房企三好生,突然“嗖”地一下直達終點,快的讓人:
目瞪口呆!
作爲一個上市公司,這秘不發喪的操作,不僅債權人內心要一萬個不願意,作爲投資人估計內心也是瞬馬奔騰:
啥?從未公告正式違約咋就被清盤了?這是什麼玩法?
是的,碧桂園的清盤創下曾經TOP3(恆大/碧桂園/融創)的行業先例,不管是恆大還是融創,清盤呈請均是在正式違約後一段時間被提起的,而碧桂園創下了無正式公告違約卻突然被公告清盤呈請的歷史先河,可謂:
不聲不響地給各大債權人一點驚喜,而且幾乎一出場就是王炸!
與恆大/融創違約後從遮遮掩掩到毫無顧忌的過程相比,顯然,碧桂園的玩法更高端,但是殊歸同途。作爲一直跟蹤各大房企暴雷的康哥看來,從去年8月即開始預警碧桂園清盤風險,甚至被碧桂園投訴,如果從那時算起,到今天被正式被提起清盤呈請,其8個月的時間週期與恆大/融創卻有着驚人的相似:
1、恆大從風險預警到被提起清盤呈請,共耗時9個月;
2、融創從風險預警到被提起清盤呈請,共耗時7個月;
前腳曾經宇宙房企之巔/TOP3之首的中國恆大在1月29日被香港高院頒佈清盤令纔沒過三天,同樣作爲曾經的TOP3巨無霸的碧桂園後腳就緊跟上來 。
2月1日,就曾有市場消息傳言,碧桂園債權人將申請清盤,有香港銀行將接管碧桂園在港抵押資產。
對此,碧桂園的回覆,該傳聞不屬實。當前,公司經營一切正常,公司正與顧問團隊一起,積極評估集團的財務狀況……
與碧桂園迴應迥然不同的是,對應的期間表現卻表裡不一。截止至2月28日,碧桂園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新增三條被執行信息,被執行金額累計達9111萬元。
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這三個被執行案件涉案金額分別爲7101.7萬、461.9萬、1963.8萬,其中最大的增量來自2月,佔全部被執行金額的近8成,創下近期新高。這或許就是一個明顯的預警信號。
因此,對於碧桂園的回覆,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
熟悉的劇本,熟悉的回覆。
前腳TOP3房企恆大剛剛在29日被香港法院頒佈清盤令,後腳又一家TOP3房企若再度被清盤的話,對於當下房地產現狀而言,顯然是一個令人……的消息。
2022年四季度雙11開始的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重磅出臺之時,彼時尚未違約的民營房企碧桂園作爲優質房企獲得支持,股債券雙雙止跌,股票從歷史最新的1.0元/股暴力拉昇至3.48元/股,然後,這一切的成果在時隔8個月之後逆轉,從2023年7月開始,碧桂園、碧桂園服務及境內外債券已經歷N次股債雙殺,分別是7月17日、7月21日、7月24日……
在碧桂園清盤呈請公告出來之後,碧桂園開盤即開啓暴跌模式,盤中最低股價0.62港元/股,離歷史最低價0.61港元/股,僅僅差了1分,不到曾經巔峰的4%。
而不到一個月時間,在歷史新低的底部再度暴跌25%,最新市值135.7億。
除了股票外,境內債券市場價格顯然就更不樂觀,多支債券價格已進入垃圾債行列並且紛紛停牌,與2022年四季度一度加升到90元甚至95元(每百元面值)相比,大多數價格已經摺上折。
2023年8月8日下午,碧桂園未能支付應於8月7日支付的兩筆美元債的票息。這兩筆債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發行規模均爲5億美元,到期日分別爲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
對此,碧桂園方面對媒體迴應,受近期銷售額與再融資環境持續惡化,疊加各類資金監管的影響,公司賬面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出現了階段性流動壓力。公司高度重視債務風險化解,目前仍在積極優化資金安排,努力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雖然上述兩筆票據仍有30天付息寬限期,但是這一幕何曾熟悉,在所有房企都會經歷的辯護上,似乎碧桂園也未能免俗。
終於,在折騰兩個多月後,10月18日,碧桂園正式官宣暴雷。
在碧桂園違約前後,市面上針對碧桂園的小作文數量頗有爆發之勢,面對近期市場上瘋狂的小作文帶來的的負面消息,碧桂園開啓了打地鼠模式:不是在闢謠就是在闢謠的路上!
傳聞一:“大楊”楊國強(碧桂園事業體系創始人)和“小楊”(碧桂園事業體系現任話事人楊惠妍)出國。
傳聞二:外媒報道國際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受邀對碧桂園進行資產和負債的盡職調查。
傳聞三:佛山市副市長帶工作組進駐碧桂園,工作組要求碧桂園把家底都拿出來,包括海內外,直系親屬和關聯企業的都拿出來,能變現的全部變現。做好自己的事情後,政府考慮支持其發債的事。
傳聞四:大小楊已經去北京了,申請債務展期,但是證監會沒有同意。並且小楊表示地產可以不要給國家,並保證完成保交樓任務,但後續的就業無法保證。
如果說市場的小作文僅僅是讓投資者的信心產生一點懷疑的話,那麼來自碧桂園高管的密集動作則讓投資者憂心忡忡,不知這是否是違約預告前最後的瘋狂?
事件一:7月19日,碧桂園生活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長江分兩筆合計減持碧桂園服務322.79萬股股份,套現2824.7萬元,近乎清倉式減持。
對此李長江迴應,減持是爲了償還自身債務,但該解釋顯然無法讓人信服,這不免讓人想到了恆大前副主席兼總裁夏海鈞在公司2021年8月底陷入債務危機前持續拋售公司股票和債券套現。兩者如此一致的行動是否意味着接下來的劇本也將會如出一轍?
事件二:7月21日午間碧桂園官網發文《不負重託,堅定信心,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討論7月19日中央印發的《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文章本意是要穩定市場信心,表示公司要紮實落實“保安全、保交付、保資產”三保工作。
但有心細之人發現,該表述與年初提到的重點“四保”不一致,年初提出的“保交樓、保安全、保資產、保信用”,少了“保信用”。
結合此前大小楊去北京、僅保證完成保交樓任務、其餘無法保證的傳聞來看,這傳導的信息不免讓人擔心企業的信用是否要放在次要的位置而引來間接躺平?引發市場對碧桂園後續能否償還債務的擔憂。
事件三:7月30日碧桂園服務發佈公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控股股東楊惠妍及其全資持有的必勝有限公司於7月29日向國強公益基金會(香港)有限公司贈與所持碧桂園服務20%的股份,共674640867股,用於支持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慈善公益事業的發展。按公告披露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價計算,對應價值爲64.43億港元。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捐贈的資產日後不會被納入破產財產,顯然,這一動作是否是楊氏家族爲了將核心資產提前轉移從而作風險隔離的小動作引發市場警戒。
如果說傳聞的因素固然有不可靠的一面,那麼房地產市場持續無情地打擊則是澆滅了碧桂園那僅有的一絲絲救生火苗:
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1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爲2815.3億元,同比下降33.3%,較去年同期降幅擴大1.6個百分點;環比下降47.7%。
2022年本來房地產大環境已經夠慘了,結果2023年更慘,沒想到,2024年開局來個:
慘中慘。
在這個房地產整體悲慘的大環境下,顯然,作爲個體的碧桂園即使戴着優質房企的帽子,想要解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而不能倒,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時被演繹得淋漓盡致。爲什麼雷曼沒有獲得政府注資然後破產,爲什麼高盛、大摩能夠得到政府資金並涅槃重生?
大而不倒,說的是當一家公司的規模足夠巨大,在整個經濟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時,機構的破產將會引起經濟體系巨大的波動。因此,政府必須對這些公司注入資源來避免這些機構倒閉而帶來的經濟體系崩潰。
那麼,一家企業做到多大,才能保證自己的系統性重要地位?在一家超大型企業遇到風險時,多大體量的企業可以保證自己能夠優先得到金融資源的傾斜,這在中外經濟體系中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在這其中,救助哪家企業,不救助哪家企業,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
現在,我們再次走到一個關鍵路口。
從資產體量上看,根據碧桂園2022年年報,港股上市公司碧桂園的總資產超過1.7萬億,總負債超過1.4萬億,2022年營業收入超過4300億。
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碧桂園都是毫無疑問的龍頭地產企業。
很多投資者認爲應該對碧桂園進行救助,因爲一個恆大倒下帶來的房地產連鎖反應,已經讓經濟吃不消了,不能再讓一個體量和恆大相當的地產企業倒下;而也有投資者認爲民營房企體量太大,本身就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應該借這次房地產債券危機,一次性出清超大型全國性民營房企,這樣經濟可以輕裝上陣。
碧桂園是否屬於大而不倒的企業?2024年開局,作爲曾經的宇宙房企恆大被香港法院頒佈清盤令,讓市場對大而不倒的定義又有了重新的定義。
一輪始自恆大的房地產行業流動性危機,原來大家以爲的是:
定點爆破
現在回過頭來一看,原來是:
接近全軍覆滅
而這多米諾骨牌能否停下?何時停下?
目前來看尚未有明顯跡象。。畢竟這是一個咱啥也不知道,知道了也不能說的行業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