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大力投入 AR 眼鏡,真有必要嗎?
在Meta Connect 2024上,馬克·扎克伯格推出了獵戶座 AR 眼鏡,這是 Meta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某個時候推向市場的產品原型。就當下的形式來看,這些眼鏡極爲笨重,製造成本高得嚇人,但不可否認,這項技術令人讚歎。
然而,有一個更大的問題。Meta 希望這些 AR 眼鏡成爲下一個計算平臺,取代智能手機成爲每個人保持聯繫的設備,但這真的是消費者想要的嗎?我們真的希望看到路過的每個人都戴着一副AR 眼鏡嗎?Meta 是在給消費者提供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還是這只是科技公司給我們提供他們認爲我們應該想要的產品的又一個例子?
Meta
毫無疑問,Meta 展示的獵戶座 AR 眼鏡在技術上令人印象深刻。將生產可用的 AR 顯示器所需的所有技術集成到(稍微笨重的)一副眼鏡大小的東西中絕非易事。Meta 已爲該項目投入數百萬美元,據報道每副眼鏡的製造成本爲10,000 美元。
然而,更大的問題是——我們需要它們嗎?Meta 自己關於獵戶座的文章介紹了一些如何使用它們的例子。他們給出的例子如下:玩一個 Pong 遊戲的版本,進行有點模糊的視頻通話,查看擺滿食材的桌子來生成利用這些食材的食譜。
當你擁有一個花費數百萬開發的產品原型時,你想展示它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如果就是這樣,那麼就它們能做的事情而言,AR 眼鏡沒有提供任何能讓人們想要放棄手機的東西。
這些都不是我們無法做到的事。我們玩《乒乓》遊戲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了。我們可以用手機和電腦進行視頻通話,而且和獵戶座眼鏡不同,跟我們通話的人也能看到我們。而且這兒唯一的區別在於您能用戴在臉上的東西做到這一點。
當您有一個花費數百萬開發的產品原型時,您會希望展示它能做的最好的事。
Meta
增強現實眼鏡最大的賣點好像是您不必從口袋裡把它們掏出來進行交互。Meta 的帖子甚至包括以下內容:
讓我們假設一會兒,這是消費者真正想要的東西;一種能讓發送消息稍微容易一點的技術。如果提供的替代品是戴在臉上的東西,那麼它必須完美。它不能太重,不能讓人感覺太不舒服,不能阻擋您的視野,甚至不能對視野造成足夠的損害,以至於人們不願長時間佩戴。它還需要一塊能續航超過一兩個小時的電池。
手機不存在這些問題。它們可能又重又拿在手裡不舒服,但這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因爲很快它們就會被放回你的口袋或錢包裡。而增強現實(AR)眼鏡是要長時間佩戴使用的;如果你得把它們取下來再戴上才能發個消息,那它的優勢就喪失了。
Meta
AR 眼鏡的想法很棒。科幻作品讓擁有自己的平視顯示器看起來像是未來肯定會發生的事情。或者,如果相信《回到未來 2》的話,在過去,馬蒂和他的家人在 2015 年的電影續集中就使用了 AR 眼鏡。然而,並非科幻作品中所有看似完美的東西最終都能如此。
看《星際迷航:下一代》時,感覺有一天我們都會和電腦對話是不可避免的。現在我們可以做到了,但事實證明這未必是與技術互動的最佳方式。使用 Alexa 或類似語音助手的設備很受歡迎,但它們還沒有成爲與我們的技術互動的默認方式。我們的手機上都有語音助手,但我回想不起有任何一次在公共場合看到有人用語音使用 Siri 或谷歌助手。
在科幻作品中,增強現實(AR)眼鏡或許看似必然會成功,但歷史表明,也許我們對它們的需求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這是因爲 Meta 不是第一家試圖讓智能眼鏡成爲現實的大型科技公司。
谷歌眼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公司以爲我們想要,但結果證明我們真的不想要。早在 2013 年,早期採用者就可以拿到谷歌眼鏡的原型,該產品於次年全面上市。但情況並不順利。
1500 美元的價格標籤沒起到什麼作用,如果獵戶座當前每臺的製造成本達 10000 美元,那可以肯定成品價格不會低廉。然而,不僅僅是價格,真正讓谷歌眼鏡夭折的是隱私擔憂和社會污名。該產品內置了攝像頭,很難知道它何時在使用,這意味着人們不確定自己是否正在被拍攝。這致使該產品被覺得有些令人毛骨悚然,而奇特的設計更是招來更多嘲笑,早期採用者被稱作“眼鏡混蛋”。
谷歌並非唯一在 AR 眼鏡上受挫的。Snap 首次推出的 Spectacles 使公司近乎損失 4000 萬美元,不過 Snap 仍在繼續推進該產品。
Meta
AR 眼鏡還有另一個主要問題,那就是安全。我們經常埋頭看手機走來走去,但我們只需要擡頭,就能看到周圍的世界。對於 AR 眼鏡,情況並非總是如此。
當虛擬屏幕投射到 AR 眼鏡上時,它們足夠半透明,以至於你可以看到後面的一些東西,但你對世界的看法肯定會大大減少。你無法像使用手機時那樣從屏幕上擡起頭來,因爲屏幕貼在你的臉上,所以你不得不與設備進行某種交互,才能再次完整地看到世界。到那時,可能就太晚了。
我們手機上的許多應用程序都被設計得讓人上癮,我們已經很難放下它們。每天都有無數的事故是由開車時看手機分心的人造成的。AR 眼鏡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理論上,你可以戴着 AR 眼鏡開車,同時看電影或進行視頻通話,這肯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過馬路也會變得更加危險。即使你自己願意冒險,也會讓你周圍的其他人處於危險之中。
Meta
科技公司有一個首要目標:賺錢。如果一家公司花費數百萬開發一款新產品,你可以肯定他們並非出於想要改善世界的利他目的。他們這樣做是因爲他們相信這能爲他們帶來更多的回報。
Meta 本質上是一家軟件公司,其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應用程序通過廣告帶來了大部分收入。它確實涉足硬件,收購了 Oculus 以銷售VR 頭顯。然而,Meta 經常受到大型硬件公司的阻礙,比如在智能手機市場占主導地位的蘋果,以至於 Meta 不得不遵守其規則。如果 Meta 能夠製造出一款取代智能手機的設備,這必然會讓天平向 Meta 這邊傾斜。
Meta 在此已有先例;數十億已被用於開發和推廣元宇宙,希望創建下一個大型計算平臺,將人們從手機轉移到由 Meta 及其 VR 頭顯控制的虛擬世界。當然,一直試圖從中儘可能多地賺錢。
元宇宙並未如 Meta 所期望的那般成功,因爲它提供的是它認爲人們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他們實際需要的東西。Orion AR 眼鏡是否只是那個昂貴錯誤的又一次重演,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