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衆議院將表決援烏法案,議員:誰贊成必須親自上戰場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4月17日報道,美國會衆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當天宣佈,衆議院將於4月20日晚對一系列對外援助法案進行最終表決,其中包括爲烏克蘭提供資金的法案。報道稱,在推動該法案期間,約翰遜正因援烏問題面臨下臺風險,共和黨籍衆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威脅爲此罷免他的議長職務,另一名衆議員托馬斯·馬西(Thomas Massie)16日宣佈支持格林的立場。
美國會衆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 圖源:視覺中國
NBC報道稱,鑑於衆議院共和黨內部分歧嚴重,其多數黨席位優勢微弱,推動對烏援助法案對約翰遜來說是一項重大挑戰。多名共和黨議員表態反對向烏克蘭提供任何援助資金,意味着該法案將需要得到相當多民主黨議員的支持才能通過。報道稱,這一系列法案中的許多條款,與此前已在參議院獲得批准的對外援助法案類似,而約翰遜拒絕將參議院版本的法案提交衆議院表決。
在公佈法案具體內容之前,約翰遜向議員們發佈消息稱,“我們預計將在週六(4月20日)晚上對這些法案進行最終表決”。他還宣佈將提交一項美國邊境安全法案,並在不久後單獨投票。報道稱,此舉是爲了安撫那些不滿對外援助法案沒能與解決美國邊境問題的措施綁定的議員。
在約翰遜發消息後,多名美國共和黨籍議員立即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表示反對,抱怨促進邊境安全的條款與對烏援助法案沒有直接綁定。衆議員奇普·羅伊(Chip Roy)在X平臺上發文寫道:“共和黨籍衆議院議長正在尋求一項規則,以通過近100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而毫無疑問,危險的罪犯、恐怖分子和芬太尼正涌入我們的邊境。在這個立法計劃中的邊境‘投票’只是一種被淡化的危險的掩護性投票。我會反對。”
衆議員斯科特·佩裡(Scott Perry)表示,“如果不把援助烏克蘭與真正的邊境安全聯繫起來,就無法兌現約翰遜議長几周前所說的話。選民對我們有更多的要求——也理應得到更多。”另一名衆議員特洛伊·內爾斯(Troy Nehls)曾說美國沒必要向烏克蘭提供援助,他重申:“我今天、明天或下週都不會給他們一分錢。”
共和黨籍衆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17日向擬議中的對烏援助法案提出了一項修正案,要求爲該法案投贊成票的美國議員必須親自參軍去烏克蘭參加戰鬥。據美國Axios新聞網記者朱莉格蕾絲·布魯克(Juliegrace Brufke)消息,修正案寫道:“任何投票支持該法案的國會議員都必須應徵入伍加入烏克蘭軍隊。”
格林一直反對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援助,並因此批評約翰遜。上個月,她提出撤換動議,要求罷免約翰遜的議長職務,不過到目前爲止,她還未要求衆議院對此進行表決。4月16日,格林的立場得到了另一名共和黨籍衆議員托馬斯·馬西的支持。而當被問及針對他的罷免威脅時,約翰遜16日稱其爲“荒謬的”,同時表示他“不擔心”這項動議,並稱將繼續做好自己的工作。
延伸閱讀
媒體:特朗普"按住"拜登軍援烏克蘭 或致美歐分道揚鑣
圖爲卡梅倫和特朗普
直新聞:爲了推動美國軍援烏克蘭,英國外相卡梅倫親自前往美國做說客會見特朗普,卻吃了衆議院議長約翰遜的閉門羹。對此,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其實,毫無疑問,美國的援烏法案就是卡在特朗普手上,而特朗普跟約翰遜又是穿同一條褲子的,甚至約翰遜就是被特朗普在幕後用一根看不見的線操縱的“木偶”。因此,無論是這次拒見卡梅倫,還是不久前將600多億美元援烏案跟修建邊境牆以阻止非法移民問題打包起來表決,以及現在提議要用被凍結的俄羅斯美元資產來軍援烏克蘭,都只不過是約翰遜使用的政治手腕,其目的是要將原本簡單的事情進一步複雜化,讓軍援法案最終通不過。
約翰遜認爲,只有這樣做,才能將特朗普再度護送進白宮。因爲第一,俄烏軍事戰場跟美國國內總統大選的政治戰場,其實是高度聯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烏克蘭收到了拜登政府給的600億美元軍援,就可以在美國總統大選前打一個軍事上的翻身仗,從而爲拜登的選情沖喜;第二,非法移民以及由此衍生的邊境牆問題,是拜登在過去幾年執政中的一大敗筆,把這個問題跟軍援烏克蘭問題捆綁,讓其雙雙通不過,就可以讓拜登在選前一直揹着這個沉重的政治包袱。
特朗普及其操控的衆議院議長約翰遜攔住援烏法案 圖爲特朗普資料圖
直新聞:那特朗普及其操控的衆議院議長約翰遜爲什麼敢於攔住援烏法案,他們的底氣又來自哪裡?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覺得,底氣就來自於,雖然特朗普與約翰遜的所作所爲引起了民主黨支持者的強烈反感,以及引起了美國盟友的普遍憤怒,但是,特朗普仍然獲得了四成左右基本盤的堅定支持,其總體民意支持率甚至還超過了拜登。
而這背後的原因又在於,美國這次軍援烏克蘭之所以卡殼,涉及到的不僅僅是民主與共和兩黨、特朗普與拜登的權力之爭,同時還涉及到了美國國內的兩種不同的價值觀與世界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兩種不同的外交路線之爭。其中一條就是由民主黨所代表的、主張美國承擔世界責任甚至是充當“世界警察”的左翼路線,另一條就是由共和黨爲代表的主張美國應該利用其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的獨特地理位置,來獨善其身的右翼路線。這兩種價值與兩條路線之爭,實際上貫穿了美國兩百多年的建國史。
實事求是來說,在過去250多年的歷史當中,由民主黨主張的左翼路線在美國是佔據主導地位的,這就是美國最終能夠參與兩次世界上的熱戰、構建出了一套由美國所主導的世界秩序的根源。但與此同時,共和黨主張的獨善其身的右翼路線也始終存在,其典型表現就是十九世紀時在美國一度甚囂塵上的的門羅主義,也就是歐美各自自掃門前雪,不干涉對方的一畝三分地。而在美國企圖通過反恐戰爭對中東世界進行民主化改造並不成功之後,這些年來由共和黨倡導的右翼路線又開始強勢擡頭,其典型表現就是七年前特朗普的當選,以及現在特朗普的捲土重來。
共和黨控制的衆議院人爲擱置援烏案,極有可能使得美歐之間的互信基礎遭到動搖 圖爲美國國旗
直新聞:那由共和黨尤其是特朗普爲代表的右翼路線捲土重來,又會對美國所主導的世界秩序帶來哪些衝擊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其實,這些年來,拜登政府一直在指責中國破壞了由美國所主導的所謂以規則爲基礎的世界秩序,但是現在看來,這確實是冤枉中國了,真正動搖美國所主導的世界秩序根基的,恰恰是美國自身,是因爲美國國內兩種價值觀與世界觀、兩種外交路線的惡鬥。或者說得更直白一些,是因爲以特朗普爲代表的極右保守勢力的捲土重來。
這次共和黨控制的衆議院人爲擱置軍援烏克蘭案,卻極有可能使得美歐之間的互信基礎遭到動搖,導致美歐同盟關係割袍斷義,甚至是導致美國所主導的世界秩序的雪崩。
在美國現階段無法軍援烏克蘭的情況下,接下來俄烏衝突與歐洲局勢有可能會出現兩個兩極化的結果:一是歐洲被迫接受烏克蘭戰敗並向俄羅斯投降的現實;二是歐洲國家加碼軍援,幫助烏克蘭打贏這場戰爭,或者至少是不輸,從此歐洲徹底告別美國在政治和軍事上實現真正的獨立自主。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最終出現了哪種結果,都意味着美歐的分道揚鑣,甚至是北約的解體。
卡梅倫訪美時稱“印太”地區盟友都在密切關注美國軍援烏克蘭的進展 資料圖
直新聞:英國外相卡梅倫在訪美時還表示,“印太”地區的盟友都在密切關注美國軍援烏克蘭的進展。對此,你又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爲,卡梅倫講的是實話。美國拒絕軍援烏克蘭之後,不僅僅會讓烏克蘭和美國的歐洲盟友感到絕望,而且會讓美國的“印太”盟友日本、韓國、菲律賓感到困惑,甚至是“開始懷疑人生”。
我知道,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日本、韓國以及菲律賓等“印太”國家正在致力於重塑美日、美韓以及美菲同盟,然而,無論再怎麼重塑,你們有同文同種同信仰的美歐關係鐵嗎?美國連美歐同盟都可以說不管就不管,將來美日、美韓與美菲同盟又算老幾?而且,一旦特朗普重新上臺,美國的極右保守路線再度迴歸,誰能保證你們不會成爲特朗普手上的交易籌碼?
或許有人會說,美日有安保條約、美菲有共同防禦條約來保障。對此我想要說的是,大家不要忘了,1994年12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英國首相梅傑、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烏克蘭總統庫奇馬也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簽署了一份備忘錄。在這份文件中,美、英、俄承諾在烏克蘭放棄擁核的基礎上,三國將會同時對烏克蘭作出安全保證。這也就意味着,美國對烏克蘭的軍援,甚至是出兵幫助烏克蘭,不僅僅是道義上的責任,同時也是法律上的責任,但是最終這一國際條約,在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的內鬥面前,不也變成了一紙空文?
所以,特朗普這次拒絕軍援烏克蘭以及接下來如果重回白宮,極有可能是國際秩序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開始,是美國的國際信譽、美歐同盟關係,以及美國“世界警察”的地位全面崩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