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經濟逆轉 臺灣審慎以對

(圖/達志影像)

2024年中國的經濟前景呈現着複雜的面貌,中國政府積極應對內外部的挑戰,通過擴張性財政和寬鬆貨幣政策,試圖促進經濟成長。然而,一系列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從人口減少到地緣政治動盪,都使得未來的發展充滿變數。

中國政府在面對經濟挑戰時,計劃延續擴張性財政和寬鬆貨幣政策,以促進經濟成長。其中,財政政策的核心是繼續實施擴大財政赤字的方案。

中國的中長期經濟成長面臨多方面的挑戰,日本大和總合研究所指出其中主要原因包括人口減少、結構性問題、投資效率低下以及過度債務等。這一系列問題威脅着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和發展潛力。

首先,人口減少成爲中國經濟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2023年底,中國的人口比上年減少208萬人,這標誌着連續兩年的人口減少。這對未來勞動力市場和社會結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其次,中國經濟增速在2021年至2023年間保持在5.5%左右,但預計在2024年將下降至5.0%。這表明經濟放緩的趨勢,部分原因包括國內外不確定性因素、結構性調整和全球經濟形勢的影響。這對於中國的中長期成長目標提出了挑戰。

大和總合研究所指出,2026年至2030年的經濟成長預期爲3.8%,2031年至2035年爲2.8%,未能達到政府設定的4.7%的目標。這反映了中長期內中國經濟成長面臨的壓力和阻力。結構性問題、過度債務以及全球經濟的變化都爲實現高成長目標設置了障礙。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需要綜合考慮人口政策、投資結構調整以及提升創新等多方面的政策,來促進可持續的中長期經濟成長。在經濟結構和政策層面的調整將成爲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議題。

當前的總體經濟趨勢顯示,美中經濟規模逆轉的可能性在不斷增大。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中美關係的緊張以及中國人口的減少。

在變動的全球環境中,中國經濟正處於深刻的轉型時期。2024年的政策舉措和對臺關係的動態,將決定臺灣未來的經濟格局。

然對臺灣而言,中國仍是臺灣最主要的貿易出口國,而中國面臨的經濟成長趨緩及少子化困境也不容忽視,這將給臺灣產業和經濟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同時,人口減少、住房需求下降等結構性問題也需要深入思考和解決。而美中經濟規模逆轉的可能性,則提醒我們當下正面臨經濟格局的不確定性。面對這一切,臺灣需謹慎應對,找到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實現更穩健的未來經濟成長。(作者爲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