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未奏效

鑑於中芯國際和華爲在智慧手機晶片上取得的進展,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認爲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禁令並未奏效。(圖/Shutterstock)

由美國國會授權設立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在最新公佈的一份報告中稱,美國設置對中國出口先進晶片設備管制,對中國人工智慧與半導體行業產生重大影響,但是鑑於中芯國際和華爲最近在智慧手機晶片上取得的進展,顯示美國的禁令並未奏效。

《芯智訊》引述《The Register》網站報導,這份長達741頁的報告稱,美國總統拜登對先進計算和半導體制造設備的出口管制,代表了美國限制中國技術發展的做法的重大進步。但是,中芯國際與華爲手機推出新一代高性能手機,讓分析師對美國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有效性提出了質疑。

在今年早些時候被華爲 Mate 6採用中芯國際7奈米工藝的麒麟9000s,震驚半導體業界,這項進展顯示中芯國際此前只能生產14奈米晶片,現在已進展至7奈米制程。

報告指出,中國半導體工廠發現很容易獲得生產晶片所需的設備,這些設備僅落後於領先的設備1、2代,而不禁止中國半導體廠商採購。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將14/16nm及以下先進製程作爲限制標準,但美國政府的最終用途檢查能力有限,則中國廠商購買這些設備後,很難驗證這些設備是否被用來生產更先進的晶片。

另一個問題是,難以阻止大規模生產的通用晶片涌入中國。報告稱,控制有效的唯一方法是,全球供應鏈中的其他主要參與者同意合作。即使這樣,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中國也有時間儲備將受限的設備和零部件,比如一些可以用於先進製程的深紫外線(DUV) 光刻機。

海關資料顯示,在荷蘭和日本同意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設備後,2023年前8個月,中國對荷蘭半導體制造設備的進口同比增長了96.1%。

該委員會表示,中國針對出口管制的一項對策是加強對企業資訊流的控制,這一行動使美國企業的中國風險評估變得更加複雜。

報告也指出,中國還押注於電動汽車等其他行業,以實現國內技術突破,並利用政府補貼說明其出口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獲得較大份額。「中國在電動汽車(EV)行業生產鏈各個階段的主導地位,是中國實現自力更生目標的罕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