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745萬騎手大軍狂飆

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周智宇

美團的騎手大軍還在急速狂飆。

近期,美團CEO王興對內發佈全員信稱,去年,在美團平臺獲得收入的騎手約745萬,相比前一年增長了121萬人,這些騎手共獲得報酬超過800億元。

在提供就業崗位方面,美團做出了巨大貢獻。它也試圖通過公佈騎手數據,在一片質疑聲外,更加強調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王興也在信中稱,美團在努力提高騎手的保障水平,已有450萬騎手參加了國家推進的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騎手大幅增長的同時,美團配送服務收入卻未同步增長。這意味着美團仍處於王興所言的“每送出一單,公司要虧一塊錢”的狀態中。此外,今年以來,美團持續發力拼好飯等單價較低的外賣訂單,對於訂單量的看重程度高於GMV。在即時配送的賽道上,美團必須保持自己的領先優勢。

如今,即時零售行業也在變得更卷。最近,京東對達達持股比例增加至63.2%。這也進一步證明京東在即時配送業務上的加碼。除此之外,各家電商都在即時零售方面有了更多佈局,這也爲騎手們就業提供了更多選項。

競爭之下,對於各平臺而言,也意味着更多考驗。

底盤

一直以來,送外賣是不少人就業的最後防線。而近兩年,抵達這一防線的人越來越多。

僅以美團爲例,去年在美團平臺獲得收入的騎手約745萬,獲報酬超過800億。800億元看似很多,但是745萬人平均下來,也就是一年才一萬餘元,顯然這並不是全貌。

9月19日,美團研究院還針對以上的騎手數據及收入,進行了進一步的解釋。

美團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在去年745萬的騎手中,高頻(全年接單在260天以上)接單騎手佔到總人數的11%,約81.95萬人;約48%的有接單收入的騎手,全年接單不足30天。

也就是說,近一半的人都將騎手作爲一項過渡性的職業。在找工作的間隙,“一邊幹外賣一邊看看別的機會”成爲行業的常態。

也因爲就業門檻低,騎手的數量在近些年越來越多。以美團爲例,2021年時,美團騎手的數量爲527萬;到了2022年,數量變成了624萬;而到了過去一年,又增長了121萬人,增幅接近20%。

當然,美團外賣去年的即時派送訂單也達到219億單,創下歷史新高。

對於美團而言,當前數量巨大的單量和騎手,簇擁其成爲“外賣之王”,這是其當前最重要的護城河,但是在外賣行業競爭獲得優勢之後,美團也需要迎合市場變化,進一步鞏固地位。比如去年以來,迎合消費者的低價需求,美團拼好飯就被大力推廣,並在今年成爲財報中提及的項目。

不過,隨着外賣單價的變低,騎手們的每單收入也在降低,以219億單和800億元計算,去年,騎手們每單獲得的平均收入僅爲3.65元。

根據開源證券研報,2019年至2023年,美團騎手人均收入經歷了先升後降的過程,其中2022年以來騎手人均收入持續下降。《2023工貓零工經濟解讀報告》中提到,2023年騎手收入下降了25.93%。

當前,745萬騎手支撐起了美團的基本盤,但這個基本盤依舊是虧損狀態。

根據今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美團來自配送服務的收入爲440.9億元,而配送相關成本爲480.3億元,依舊虧損着39.4億元,虧損幅度較去年相比有所擴大,虧損率爲8.9%。

不過,今年,美團的整體業績卻大幅增長。上半年,美團營收1555.27億元,同比增長22.9%,經調整淨利潤210.05億,同比增長60.4%。

可見,外賣作爲核心業務,雖然並沒有直接爲美團帶來持續的利潤,但正在讓美團這個平臺得以連接更多業務,從而實現多元增長。

當前,在外賣業務上,美團還致力於把握消費降級的浪潮,成爲外賣界的“拼多多”。

最近,有消息稱,美團內部針對外賣業做出了策略調整,從此前的追求GMV到轉向追求訂單量。

今年以來,美團的拼好飯正在被推向更多城市,尤其是外賣訂單量佔比較高的一線城市。在美團的預計中,2024年外賣將保持10%-12%的單量增速。

而隨着這一計劃被實施,未來還將有更多的人涌入騎手行業。

除了收入之外,騎手們還會遇到一系列和時間賽跑之路上的具體困境,這些都需要美團去具體平衡。作爲連接在騎手、商家和用戶的平臺,只有平衡好三者的關係,美團的護城河才能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擁擠

當前,騎手們從送外賣正在變成萬物皆可送。

從到家業務興起之後,各大廠就在持續探索送上門品類的邊界。如今,萬物皆可送正在成爲現實。

以美團爲例,其首頁的一級入口中,除了外賣,小象超市、看病買藥、超市便利等,均爲即時配送業務。

京東等平臺,也在加碼即時零售。京東具體通過京東到家、京東小時達等業務的推出和升級,正在構建起覆蓋全品類、全時段的即時零售服務體系。

此前京東自營產品就以配送速度快而知名,如今已經不滿足於快遞的次日達了,而是即時的小時達、秒送等,以最快速度送達消費者手中,留給消費者更少的退訂機會。

5月,京東還將即時零售業務全面升級爲“京東秒送”,整合了原來的京東小時達、京東到家等業務,滿足消費者“好物立享”的需求,“最快9分鐘送達”。

阿里除了外賣的餓了麼業務之外,也連接了衆多即時配送服務,在餓了麼APP上有超市便利、買藥等,在淘寶的一級入口中,小時達入口下有盒馬、叮咚買菜、永輝超市等,可以購買線下超市能買到的任何東西。

甚至一些3C數碼產品、美妝產品,也可以通過附近門店配送的方式,快速送達到消費者的手中。

這一配送方式一方面抓住了有臨時需求的用戶,解決了燃眉之急,搶到了便利店的生意,另一方面和傳統電商快遞配送的方式相比,讓臨時起意、心血來潮的衝動購物行爲,幾乎沒有冷靜期,最大限度地獲得滿足。

此前幾年,社區團購以便宜的價格卷次日自提,但這兩年明顯有所熄火,甚至在一線城市已經下線,但即時零售依舊火熱。

即時零售也被認爲是下一個萬億市場。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預測,到2024年,即時零售相關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而《“即時+”2023即時零售發展趨勢白皮書》顯示,預計2023到2030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25%,到2030年有望增至3.6萬億元,相當於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

這也給了大廠們進一步角逐該市場的動力。

騎手們也從傳統的外賣騎手變身成爲更加多元的騎手。外賣騎手一般在高峰時段集中跑單,而其他品類則不限時段,也讓騎手們的工作時間更加靈活。

當然,隨着電商平臺進入加碼即時零售,騎手作爲“就業蓄水池”之一,需求規模也越大。

不過,各家的卷往往是從卷低價開始的,這也意味着留給騎手的“蛋糕”也有限。

在各家都有騎手之後,也將經歷配送時間與騎手權利保障之間的平衡問題。此前,京東因爲是物流行業唯一一家與快遞員簽訂正式合同,並繳納“五險一金”的公司,而受到不少好評。當前,京東也面臨着騎手的業務,如何做好平衡,也將成爲行業的一個風向標。

近年來,發生在騎手身上的各類社會矛盾總是不斷,即時配送發展過程中,配送員作爲重要的一環,保障其權益也是未來發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