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寒冬?陸廣電大裁併 144個電視頻道、52廣播遭撤銷

全球媒體陷入寒冬,大陸電視臺日子有多難?(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近年來大陸廣電行業頗受關注,不時傳出頻道裁撤合併的消息,隨之而來的是降薪裁員,最近「有的電視臺發不出工資」等話題更是引發熱議。《新京報》傳媒研究院胡煒24日撰文稱,根據大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數據,截至2024年3月,大陸全國累計撤銷電視頻道144個、廣播頻率52個,這一趨勢還在持續。

1.頻道撤併潮

深圳電視臺創辦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公共頻道、娛樂頻道,宣佈於2024年8月10日停播。

此前,北廣傳媒數字電視有限公司宣佈「京視劇場」、「動感音樂」、「弈壇春秋」、「置業」等頻道撤播關停。

天津廣播電視臺一口氣關停了國際頻道、高清搏擊、時代風尚、時代美食、時代家居、時代出行等6個電視頻道。

還有更多的頻道被合併,如浙江廣電將影視娛樂頻道與教育科技頻道合併爲教科影視頻道;上海廣播電視臺將娛樂頻道和星尚頻道合併成了「都市頻道」,炫動卡通頻道和哈哈少兒頻道整合成「哈哈炫動衛視」。

山東廣播電視臺將影視頻道升級爲文旅頻道,專注報道文旅;湖南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轉型爲愛晚頻道,成爲中國首個省級老年主題電視頻道。

更多區縣級廣播電視傳媒中心進行整合、裁撤。

頻道撤併只是電視行業現狀的縮影,隨着新媒體尤其是視頻平臺的崛起,人們通過電視臺獲取資訊、娛樂等內容的意願劇減。某電視臺採編這樣直白地告訴新京報傳媒研究:有時候很認真的做好一項工作,發現觀衆只有我們自己,內心還是有一些失落。

開機率低迷、收視率下降,給電視臺最直接的衝擊就是收益下降,從業人員薪資受到影響。

大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的《2023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顯示,全國電視廣告收入已下滑至583.6億元(人民幣,下同),這個數據在2013年是1119億元,現在基本上已腰斬。爲了降低運營成本,一些收視率低、熱度不高的頻道、節目必然要被裁撤或削減。

2.調整是爲了更好出發

隨着新媒體的發展和用戶的轉場,廣電媒體頻道配置過多、運營艱難、缺乏創新、人員冗餘等問題逐漸暴露,日益凸顯出改革的必要性。

大勢之下,廣電行業需要及時探索轉型發展之路,「精簡頻道」便是廣電行業的一場不可避免的「自我革命」,改變以往追求數量規模的發展模式,轉向以質量效益提高爲主的增長模式。

一、積極擁抱新媒體,傳統與新興業務融合發展

廣電行業利用新媒體平臺擴大傳播通路,提升影響力。各層級廣電媒體生產製作的節目嘗試融入新媒體元素,創新傳播模式,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化傳播,打造融媒體傳播矩陣。網路視聽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對電視臺來說,同樣是機會。

雖然傳統廣播電視廣告收入下降,但新媒體廣告收入增長。根據大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的《2023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機構通過互聯網取得的新媒體廣告收入2698.34億元,同比增長12.09%。

廣電行業不能僅僅侷限於傳統的電視播出通路,應積極與各大視頻平臺、社交媒體平臺合作,進行內容分發和推廣,並根據受衆需求和喜好,推出更加符合年輕觀衆口味的節目形式。

河南電視臺在這方面就做出了積極的嘗試,其推出的《唐宮夜宴》等系列節目,通過精美的舞臺設計、精湛的舞蹈表演以及巧妙的新媒體傳播手段,迅速在網絡上走紅,吸引了大量年輕觀衆的關注。該節目不僅在傳統電視平臺上播出,還通過微博、微信、短視頻平臺等管道進行廣泛傳播,與觀衆進行互動交流,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和點贊,爲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推廣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內容創新,提升節目質量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優質的內容始終是吸引觀衆的關鍵。在全球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行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通過加大內容創新力度,主題豐富、形式多樣的精品視聽內容競相涌現。

通過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社會熱點等題材,製作出具有思想深度、藝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力的節目;同時,加大對綜藝節目的創新力度,打造出更多具有原創性、特色鮮明的節目品牌。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提供用戶叫好又叫座的優質內容。

如央視的《國家寶藏》節目,通過融合應用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表達。還有《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以唐宋八大家的人生故事爲線索,通過「沈浸式實景演繹 + 電影化拍攝 」的節目模式,直擊傳承千載的唐宋名篇誕生的歷史瞬間。

輕量化、快節奏、娛樂性創作手法在文化節目中的運用,拉近了傳統文化與觀衆的距離,爲觀衆打開感知文化的大門。這些創新的節目內容和形式,爲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範例。

三、技術創新發展與跨界合作

廣電行業還應積極拓展新的合作領域,‌通過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提供多樣化的內容和互動方式,吸引更多觀衆。如利用‌5G等新技術,構建智能跨屏生態系統,使電視內容能夠在不同設備上無縫播放,也是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

央視頻與車企合作發佈車載版,將優質的視頻內容引入汽車智能系統中。這一舉措不僅爲用戶在行車過程中提供了豐富的娛樂和信息選擇,也爲廣電行業開闢了新的傳播管道和市場空間。

通過與車企的合作,央視頻可以根據車載環境的特點,定製適合車內觀看的節目內容,如短資訊、音樂視頻、脫口秀等。同時,利用汽車的智能互聯功能,實現與用戶的互動,如語音控制、在線投票、互動評論等,提升用戶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我們看到廣電行業已經在變革的路上,但這條路要更好地走下去也並不容易。北京廣播電視臺網路傳播中心主任崔海豐在接受《新京報》傳媒研究採訪時提到,對於多數廣播電視臺而言,在現實操作上面臨着幾個棘手的問題:

一是資金問題。目前維持廣播電視臺日常運轉的資金主要還是來自傳統廣播電視的廣告收益,如果貿然轉型,可能會導致資金鍊更加快速斷裂。

二是人才問題。傳統廣播電視臺黃金髮展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前10年,員工平均年齡超過40歲,天然不具備互聯網基因,轉型困難。

三是競爭問題。傳統廣播電視轉型互聯網媒體,打造自有平臺顯然不現實,如果僅僅在商業平臺上發佈內容,也會喪失作爲主流媒體的地位。

崔海豐認爲廣電行業要想擺脫困境,至少要考慮解決幾個問題:

一是依靠體制改革實現事業單位企業化,人才隊伍年輕化。

二是通過機制改革實現製播分離、先網後臺,讓人力資源擺脫傳統端的束縛。

三是拓寬媒體功能,從單純提供新聞資訊服務向提供政府治理、企業服務、文化傳播等綜合項目轉型,尋找市場機會增加收入來源。

困難是客觀存在的,但只要行動了起來,出路總歸是有的,相信廣電人通過不懈努力,終將度過「寒冬」迎來「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