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臺官員會面限制 拜登將鬆綁

美國總統拜登(右)29日偕第一夫人吉兒(左)前往首都華盛頓越戰紀念碑獻花,以紀念「越戰退伍軍人節」。圖爲拜登夫婦在紀念碑上找尋一名越戰陣亡美軍的名字。(美聯社

英國金融時報》30日報導,美國拜登政府準備發佈與臺灣交往的新指導方針(Guidelines),將維持前總統川普任內的諸多鬆綁做法,使得美國外交官更容易與臺灣官員會面,不過「與主權有關」的禁區仍會存在。大陸外交部當天對此迴應,「希望美方務必高度重視中方的關切,在涉臺問題上謹言慎行,以免進一步損害中美關係。」

《金融時報》引述一名未具名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的新指南將聚焦於鼓勵美國官員會晤臺灣「對應官員」(counterparts),而不是施加限制。

國旗仍被任何會議限制

另一名消息人士指出,「對於美臺外交官互動的限制,多數都會消失。」不過,有些限制仍會存在,包括在任何會議上展示臺灣的國旗,「任何與主權有關的事物都會被排除。」

美國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開始對美臺官方交往設限。去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臺灣保證法》,要求審視相關規範。今年1月20日川普政府卸任前,時任國務卿蓬佩奧在1月9日宣佈廢除國務院2015年發佈的《與臺灣關係指導方針》,解除美臺官方接觸的「自我限制」,此一宣佈則引發北京當局強烈反對與抗議

中國反對美臺官方的往來

拜登政府上臺後,國務卿布林肯曾在美國參議院確認聽證會上表示,他希望爲美臺官員「創造更多的接觸空間」。此次帛琉總統惠恕仁到訪臺灣,美國駐帛大使倪約翰同行,爲美臺斷交43年來首次有美國大使抵臺,正是拜登朝向更公開支持臺灣的最新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最近在出席衆議院聽證會時稱呼臺灣爲「國家」(country),後來國務院才又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美國戴維森學院教授任雪麗(Shelley Rigger)指出,布林肯極爲專業,不會只是脫口而出,這麼做更可能是爲了向中國表明,「我們不會照搬套用你們的詞彙。」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於30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關於美臺交往的問題,中方的立場是非常明確和一貫的。「中方堅決反對美臺之間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希望美方務必高度重視中方的關切,在涉臺問題上謹言慎行,以免進一步損害中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