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啞鈴策略”?科技股兇猛的同時,貨幣基金依舊瘋狂吸金

在降息預期波動、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背景下,美股投資者正傾向“啞鈴策略”,一方面大舉買入高風險的科技股,另一方面低風險貨幣基金依舊瘋狂吸金。

一方面,上週,美股大盤最終藉助科技股、尤其芯片股的強勢收創新高:標普累漲1.17%,道指累漲0.72%,雙雙刷新歷史新高;納指累漲2.26%,納斯達克100累漲2.86%。

據美國銀行援引EPFR Global數據,科技股票基金出現自8月份以來最大的兩週資金流入,達到40億美元。這使得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市盈率超過30倍,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讀數之一。

另一方面,投資者和基金經理們正在減少債券投資並增加持有現金的比例。根據美國銀行公司的一項基金經理調查,基金經理的債券配置環比下降17%,與此同時,他們轉移至貨幣市場基金和其他現金類投資工具中的資金量環比增長13%。

美股投資者或傾向於採取“啞鈴策略”,即同時投資於潛在增長快但風險較高的科技股,和風險較低、收益穩定的貨幣市場基金。

通過高風險投資獲得高回報的可能性,同時利用低風險投資爲投資組合提供穩定性和安全性,實現風險和收益的平衡。保持策略靈活性的同時,增加流動性以待隨時調整投資策略。

背後原因主要是:對經濟軟着陸的懷疑、對利率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地緣政治因素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上週,美聯儲內部“鷹聲陣陣”,零售銷售等經濟數據數據頗具韌性再次打壓降息預期,市場減少對美聯儲3月份和2024年全年降息的押注。

與此同時,如胡塞武裝對紅海商船的襲擊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影響供應鏈和能源價格,可能導致全球通貨膨脹加劇。而通貨膨脹上升可能會使央行更難以實施貨幣寬鬆政策。

此外,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上週表示,雖然夏天可能會放鬆貨幣政策,但她警告稱,市場押注即將降息過於樂觀,並不利於對抗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