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5萬人傷性腦損傷!這款降血脂藥有望成解方

國衛院細研所劉俊揚所長、林秀芳研究員、陳倩玫博士後研究員、陳爲堅副院長。(國衛院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創傷性腦損傷泛指外力撞擊所造成的腦部傷害,常見於交通事故、摔倒和暴力事件等。臺灣每年約有65萬創傷性腦損傷案例,其中約10萬案例爲中重度腦損傷,倖存者往往苦於長期後遺症,包括神經功能受損及認知功能障礙等,失智症風險亦比一般人高4倍以上,但目前仍缺乏治療藥物。國衛院研究團隊發現,降血脂藥「普羅布考」,具有促進神經可塑性及神經發育的特質,可促進腦神經細胞突起的生長,未來若在臨牀試驗建立合適人體的劑量及療程,將有望擴大應用於創傷性腦損傷的治療。

根據統計,臺灣每年約有65萬創傷性腦損傷案例。創傷性腦損傷極不可逆,在外力撞擊頭部當下,除局部腦神經細胞死亡,更造成腦神經網絡大範圍受損,包含瀰漫性軸突損傷、神經樹突退化、和突觸消亡等。成年人大腦神經元新生能力及可塑性有限,若由其他未死亡之神經細胞來產生替代作用,也需要修復軸突和樹突,並重組腦神經網絡,速度緩慢,難見明顯功能性改善。因此,尋找及研發可應用於創傷性腦損傷的藥物刻不容緩。

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林秀芳團隊以老藥新用策略,尋找可促進神經再生的臨牀藥物。團隊經離體細胞實發現,心血管疾病的臨牀藥物「普羅布考」,具有促進神經可塑性及神經發育之特質,可促進腦神經細胞突起的生長。未來於臨牀試驗建立合適人體的劑量及療程,將有望擴大應用於創傷性腦損傷的治療。

小鼠模式中也發現,腦損傷後給予「普羅布考」,將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表現,新生神經細胞、增殖中的神經前驅細胞增1倍,腦壞死區域減少33 %。另腦神經網絡修復及重組亦受到促進,壞死腦區四周神經樹突及突觸皆大幅增加,並和腦損傷後運動功能成正比,顯示普羅布考可透過促進腦神經可塑性,改善腦損傷後的神經功能。若未來於臨牀試驗建立合適人體的劑量、療程,將有望擴大應用於創傷性腦損傷的治療。

與此同時,研究團隊也發現,「普羅布考」可降低腦損傷所引之認知障礙,記憶功能大幅改善,有可能可以降低倖存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該研究成果已在今年6月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