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對陸半導體課徵新關稅 臺灣產業大老這樣看

美中關係將左右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圖/shutterstock、達志)

對於美國拜登政府預計針對中國部分產業課徵新關稅,其中可能包含半導體,中國大陸則稱將在2025年達晶片自給率9成,我產業界大老14日認爲供應鏈重組是不可逆的,但不否認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的角色,不宜低估大陸在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一個決心跟實力還有市場,而臺灣的競爭優勢則是結合全球資源,持續在領先地位。

國科會14日舉辦半導體創新暨產業新創高峰論壇,媒體紛紛好奇美國預計加大對中國大陸的關稅,是否會影響臺灣半導體發展?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全球行銷長暨臺灣區總裁曹世綸受訪時表示,全世界基本上就形成兩個產業的供應鏈,其實不光是臺灣的公司,全世界的科技跟半導體行業其實都面臨到這樣子的一個挑戰。他並認爲,供應鏈重組其實是一個不可逆的狀況,除了大陸的市場跟全世界脫鉤之外,另外一個就是區域多元化問題。

曹世綸說,在供應鏈的在地化跟韌性的過程中,全世界主要市場跟國家都有所謂半導體供應鏈,臺灣的科技公司與其把這個市場份額讓給我們競爭國家跟對手,不如去正面擁抱,讓各國半導體發展的過程中,都有臺灣產業去做協助,把臺灣的DNA、因子放在全世界半導體基礎建設當中。

對於中國大陸持續發展晶片,並喊話2025年達晶片自給率9成,曹世綸說,任何一個國家跟區域,基於其市場跟產業的需求,甚至國家安全的狀況,都有權利去發展他們自己的一個半導體。但就目前爲止,半導體行業仍然是一個全球分工跟產業合作的產業風貌,以臺灣目前的產業競爭優勢來看 ,其實也是結合了所謂的全球國際資源。全球的合作跟所謂的創新配合,其實對於半導體發展還是至關重要,當然我們也絕對不能低估中國大陸在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一個決心跟實力還有市場。

曹世綸坦言,近幾年在中美貿易過程中,美國其實在很多半導體政策上面,當然會抑制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長期發展,時間上面絕對會因此而延長,這件事情是毋庸置疑的。

曹世綸說,中國大陸整個的半導體市場畢竟有它所謂的這個內需市場跟產能,因此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行業其實在自己區域當中,慢慢形成自給自足的方向,在這個量上面來看,當然會就是超越很多其他的半導體的國家。根據SEMI的統計,大陸在成熟製程投資上面,還是扮演一席之地,主要因爲有廣大內需市場支撐其產業發展。

「臺灣品牌教父」臺北市電腦公會(TCA)榮譽理事長施振榮 則認爲,先進半導體制程,累積的能量要很強、投資的金額要很大,但是比較成熟的半導體制程,實際上大陸當然有一些能量,因爲很多應用也不一定要用最先進的半導體技術,一般因爲半導體應用就非常廣泛,大陸當然在比較成熟的地方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至於先進技術的話恐怕還要花很長的時間纔可以累積。

施振榮也說,臺灣半導體的優勢,如果能跟全球結盟的話,可以不斷領先。臺灣如果要扮演世界最領先的角色,就要跟世界各個國家都能夠當朋友,大家一起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