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李小加,港交所的想象力在哪?滬深港對抗紐交所+納斯達克?

近日,港交所發佈了上半年業績,這也是該公司11年來第一次沒有傳奇掌門人李小加的半年報。那麼,沒有了李小加的港交所穩了嗎?還能續寫新的傳奇嗎?

失去傳奇掌門後的港交所穩了嗎?

根據天眼查APP,2021年上半年,港交所實現營收109.09億港元,同比增長24%,淨利潤66.10億港元,較上年同期上升26%,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大量明星公司的IPO是刺激港交所業績大漲的主要原因。今年1-6月,港交所IPO繼續保持強勁勢頭,快手科技、京東物流、小鵬汽車、和黃醫藥、康諾亞及一系列創新生物科技公司先後赴港上市。

這直接將港交所 IPO 規模推高到了2117億港元,摺合年度的話,增幅高達 128%,在全球排在第三位,僅次於紐交所、納斯達克。

2020年12月底,在港交所幹了近11個年頭後,李小加離開了這個曾傾注了大量熱情的地方,當時,市場對港交所的未來喜憂參半。

有利的一面是,李小加早在《戰略規劃2010-2012》中就爲港交所確立了內地與國際兩個定位已經順利推進,同時,他在近幾年提出的擁抱新經濟戰略也得到了良好的執行。

不利的一面是,全球經濟仍然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下,大範圍的通貨膨脹壓力明顯,時刻都可能對資本市場造成巨大的影響。

現在看來,李小加爲港交所打下的基礎具有極強的韌性,只要不出現特別大的失誤,至少在未來幾年內不會發生嚴重危機。

但對於投資者來說,可預期的增長是遠遠不夠的。過去一年來,港交所的股價從 350 港元左右一路漲到了 562.54港元,最高漲幅超過 60%,當前市盈率爲 49.31,相比之下,納斯達克市盈率爲 28.16,在某種意義上,港交所已經透支了未來數年的業績。

要想吸引投資者,港交所必須走得更遠,而不是坐守李小加打下的江山,何況港府還在6月份立法通過了提高印花稅的方案,自8月1日起,香港股票印花稅將提高三成,這將影響到多少港股交易量還有待觀察。

滬深港聯手打造全球最大資本市場?

在2021年中期業績發佈會上,港交所新一任行政總裁歐冠升正在嘗試開出自己的藥方,他提到了創新、延續國際影響力、吸引生物科技公司籌資等三個方向,比如會關注SPAC等新產品,適當時候發佈具體措施。

坦率地說,這些很難激發投資者的興趣。自今年2月中旬衝高以來,港交所的股價回調顯著。港交所下一個十年的想象空間到底在哪裡呢?紫財經認爲很可能是滬深港資本大市場。

7 月初,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突然發佈對滴滴、滿幫、BOSS 直聘啓動網絡安全審查的公告,引發廣泛關注。隨後,一衆互聯網公司宣佈暫停赴美上市的動作。業界普遍認爲,這一操作今後將常態化,極大提高赴美上市成本。港交所有望坐收漁翁之利。其實,美股又何嘗不是利用上市快捷的窪地效應,大量吸納中概股呢?

最近,在港交所提交IPO申請的本站雲音樂確實也推遲了上市行動,港交所似乎還沒有佔到便宜,紫財經的理解是,官方多半想淡化處理,否則,赴美上市完全癱瘓,而港交所一路綠燈,容易引發外界非議,但從深港通、滬港通等舉措可以看出,國家對於滬深港一體化的思路相信不會改變。

事實上,A股與港股已經形成互補的格局:傳統企業、科技創新屬性較強的公司適合A股和科創板,互聯網公司放在港交所。如果大量新經濟公司轉道港交所,上海、深圳、香港就可以構築一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格局。

放在一個更大的視野下看,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一些經濟學家預測,到2030年左右,中國經濟總量將超過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也需要一個與經濟規模相匹配的資本市場。滬深港聯手,取代紐交所、納斯達克組合,強化中國在世界金融版圖中的地位也是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