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悲觀:美中關係將更具對抗性

針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第三任內美中關係將走向何方,不少美國知名學者持悲觀態度。圖爲習近平主持中共二十大會議的畫面。(新華社)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將獲得第三個五年任期,是否會加快統一臺灣的時間表,備受國際關注。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22日就此表示,美國一直在密切關注中共二十大的涉臺言論,以及臺海相關情勢發展。而針對習近平第三任內美中關係將走向何方,一些美國知名學者則認爲,兩國關係將「更具對抗性和競爭性」。

坎貝爾透過視訊參與日美「富士山對話」座談會時說:「(中共)黨代會召開之際,我們密切關注着北京的事態發展,並聽取發表過的言論。我們也在追蹤中國在臺灣海峽及其周遭的一些部署。」他又說,華府一直試圖向北京表明,美方致力於維護臺海的和平與穩定。坎貝爾重申,「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美國將在太平洋地區遵循有利於實現上述目標的政策。

對於習近平第三任內美中關係的走向,一些美國知名學者則持悲觀態度。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說,「由於美國最近宣佈針對向中國轉讓半導體技術的強硬措施,我們將很快知道二十大後的美中關係會是什麼樣子。到目前爲止,北京方面對這些措施反應溫和……但我想很快我們就會看到美中衝突的尖銳化。」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向美國之音表示:「無論誰是美國總統,也可能不管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美中關係都將是對抗性和極具競爭性的。」她指出,在拜登政府最近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中,中國實際上被視爲美國安全的主要威脅,也是美國在世界各地盟友和夥伴安全的主要威脅。

美國史丹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認爲,緊張是現在美中關係的本質,這意味着每次有什麼事情發生,無論是美國通過立法、中國召開黨代會還是臺灣舉行選舉,這些將會成爲矛盾的急劇升高和爆發點。

梅惠琳指出,「習近平上臺在2013年時就明確表示,經濟增長不再是他的唯一目標。在他看來,提高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也很重要,在國內提高黨的地位也很重要,即使這些可能會帶來經濟上的損失,他也願意爲實現這些目標而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