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期中選舉大勢底定:民主黨守住參院、共和黨「川普退潮」

拜登對期中選舉的結果感到滿意、川普則被各界視爲共和黨表現不如預期的主因。 圖/美聯社、路透社

【2022. 11. 14 美國】

美國期中選舉大勢底定:民主黨守住參院、共和黨「川普退潮」

文/賴昀

「感謝上帝,美國人民在這次選舉中把我們拉了回來。」美國期中選舉盤面大致底定,民主黨已確定將以至少50席參議員,保住參院主導權;而共和黨雖可望接管衆院,但相較選前的民調優勢與氛圍,美國政界與媒體所預期的「紅色浪潮」並未出現。期中選舉如此戰果爲拜登爭取連任之路增添信心,而共和黨黨內則不得不重新檢視前總統川普的負面影響、尋求取代川普的2024總統參選人,同時亦對「後川普時代」的政策路線及其他潛在的競逐總統人選特質展開討論。

期中選舉8日登場、各州陸續開票揭曉勝負,在參議員選舉的部分,目前僅於喬治亞州結果未定(因當地「絕對多數」的勝選規定,民主與共和兩黨候選人須於12月6日決選),而民主黨在上個週末勝選亞歷桑納州和內華達州後,確定坐擁至少50個參議院議席,加上身兼議長的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手上的「關鍵一票」表決權,民主黨得以繼續主導參議院。

至於衆議院,至截稿前共和黨在435個衆議員議席中,已取得212席、民主黨則贏得208席,兩黨雖都還未取得218席的過半席次,但目前看來共和黨有很大機率拿下衆議院。

雖然選舉結果可望翻轉衆議院、打破民主黨控制參衆兩院的局面,對總統拜登的立法規畫構成阻力、使拜登政府必須轉而致力跨黨派協調,但相較選前民主黨及拜登政府的低迷聲望,這場選舉共和黨的表現明顯不如預期,《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不分左右翼的美國媒體,均將共和黨的挫敗歸咎於依然大力影響多位候選人的前總統川普。

由於川普即使卸任總統,在共和黨內仍然影響力甚鉅、能夠募集大額政治獻金、能夠吸引一定數量的死忠支持者、他在黨內初選時支持的候選人亦可謂大獲全勝,美國媒體便使用「後川普時代」形容如今的共和黨。 圖/路透社

民主黨籍現任總統拜登。 圖/法新社

2022年以來的經濟困局、嚴重通貨膨脹問題,使拜登政府成爲衆矢之的,因此在選前,共和黨信心滿滿,自信能夠創造「紅色浪潮」、期望拿下參議院52席的多數席位,結果卻丟失原有的賓州議席、以及輸掉搖擺州亞歷桑納州和內華達州(喬治亞州也是民主黨略佔優勢)。《華爾街日報》評論指出,川普的爭議纏身、爲美國民主帶來的混亂,包括他與盟友至今仍然主張2020總統大選存在舞弊,使得共和黨失去溫和中間選民的支持——本來,約佔投票人總數3成的溫和選民是共和黨在選舉策略中,大力鼓吹經濟議題所欲吸引的對象。

各界預估川普將於11月15日宣佈參選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由於川普在共和黨內仍然影響力甚鉅、能夠募集大額政治獻金、能夠吸引一定數量的死忠支持者、他在黨內初選時支持的候選人可謂大獲全勝,美國媒體如《NPR》、《國會山報》等便使用「後川普時代」形容如今的共和黨,但期中選舉的結果,恐怕將讓共和黨設法將這「後川普時代」終結。

期中選舉可謂他過去兩年積極佈局的成果展現,川普本人亦積極爲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展開輔選,然而「川普旋風」雖然激勵了死忠支持者投票,讓共和黨選民的投票率高於民主黨選民,也將例如俄亥俄州參議員當選人凡斯(JD Vance)、佛羅里達州衆議員當選人露娜(Anna Luna)等部分新面孔送進國會,但卻讓厭倦混亂的中間選民背離共和黨,導致共和黨在例如亞歷桑那州等關鍵州「輸掉本來可以獲勝的比賽。」

川普對選舉的負面影響,除了失去中間選民選票之外,還有他所左右的參選人:另一篇《華爾街日報》評論提到,共和黨在此次期中選舉中,派出了太多實力薄弱的新人,這些新人無論在籌集資金或是吸引選民方面往往表現不佳,而這些人卻在川普的支持下贏得初選、代表共和黨上戰場,結果就導致多位共和黨候選人在選民眼裡「除了對川普的忠誠之外,幾乎一無可取」。

川普在共和黨選前造勢大會上,背朝鏡頭、望向大螢幕上的拜登影像。 圖/路透社

《華盛頓郵報》更直指共和黨在這此期中選舉,爲成爲「川普的黨」而付出代價;選舉結果並不代表選民支持拜登左翼色彩鮮明的施政議程(仍有高達7成民調認爲美國正在走向錯誤方向),而是顯示出選民恐懼川普再次迴歸掌權。

民主黨籍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13日亦針對選舉結果,表示了相似的看法:

此外,在這場選舉中,儘管經濟議題是重中之重,但是最高法院在5月推翻墮胎權的判決,仍然讓許多女性和年輕選民選擇支持倡議墮胎權的民主黨。

選舉結果讓民主黨士氣大振、照亮拜登的競選連任之路,反之共和黨陷入分裂:川普的批評者將失敗歸咎於川普,川普的支持者卻將責任怪到共和黨參議院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 )頭上。

麥康諾的副手詹寧斯(Scott Jennings)在推特上發難:

「看到選舉的結果,誰會覺得川普有任何機會贏得2024的大選?」

而共和黨前紐澤西州長克里斯提(Chris Christie)也表示:「我們在2018輸了、在2020輸了、2021年的喬治亞州補選我們也輸了,現在2022年我們又丟了好幾個州...只有一個人該怪,那就是川普。」

任職於川普任內的前白宮顧問米勒(Stephen Miller)則反駁批評川普的意見,反指:「由麥康諾所設定的共和黨路線對選民沒有說服力。」

川普在期中選舉選前積極爲共和黨候選人造勢。 圖/路透社

輕鬆連任佛州州長的迪尚特,是共和黨競逐2024總統提名的熱門人選。 圖/法新社

目前川普似乎仍打算再戰2024,共和黨內則正視其他可能的潛在總統候選人、還有川普路線是否延續等等,希望擺脫川普本人的負面影響力;除本就是熱門人選的佛州州長迪尚特(Ron DeSantis)之外,馬里蘭州州長霍根(Larry Hogan)、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前駐聯大使海利(Nikki Haley)和維吉尼亞州州長揚金(Glenn Youngkin)都是潛在人選。

迪尚特在本次選舉輕鬆連任佛州州長、支持度之高,甚至連往年支持民主黨的邁阿密拉丁裔地區的得票,亦高出對手11%,他與川普在黨內的競爭態勢也早已顯見——期中選舉造勢之時,川普與迪尚特便未同臺,同時川普也嘲弄表示自己的黨內支持度遠勝迪尚特。如今在共和黨不再將川普視作票房保證之時,迪尚特的呼聲是否愈加提高?然而《華盛頓郵報》指出,迪尚特在許多選民眼裡,有着與川普相似的「好鬥」風格——排除川普本人的共和黨,需要的會是一名延續川普風格的總統候選人嗎?

《BBC》指出,如今民主黨因取得優於預期的競選成績而振奮,共和黨則將努力方向轉爲恢復黨內的勢力平衡、降低「後川普時代」的爭議影響——即使未來共和黨主導衆議院,分裂的黨內派系意識,亦可能破壞共和黨對民主黨政府的監督力道,期中選舉可說是爲美國之後的政局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期中選舉之後,拜登亦對結果表示滿意,白宮顧問鄧恩(Anita Dunn)表示拜登很快就會宣佈2024是否參選,並指出拜登自認是民主黨持續取得進程的最佳人選;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亦表達支持拜登爭取連任。在眼前的選戰大勢底定之後,新聞所關注的焦點亦回到國際政治,目前拜登已前往印尼參與G20,此次的G20峰會將是拜登上任以來,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會面。

拜登已前往印尼參與G20峰會。 圖/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