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發燒 中國不會被迫吃藥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證監會專家顧問董少鵬。他長期從事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研究,擅長資本市場政策和趨勢研究。(新華網)

董少鵬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證監會專家顧問。他長期從事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研究,擅長資本市場政策和趨勢研究。

董少鵬18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中國央行近日稱,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帶來不確定性,國際金融市場向中國傳導風險壓力加大。評估可能出現的波動,中國該超前應對。一是國際金融市場大幅波動根源,在不平衡的貨幣政策;二是要看清楚主要國家實體經濟走勢;三是做強開放型國內金融體系,抵制金融霸權「剪羊毛」行徑。

他認爲,中國將從供需兩端落實相關政策,保市場主體,穩基本盤,推進新一輪減費降稅,支持城鄉居民消費升級,做好「普惠」和「滴灌」金融服務,振興先進製造業,進一步完善升級基礎設施。同時,進一步擴大開放,用更成熟更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國際資本、跨國企業投資興業。

董少鵬指出,首先,國際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的苗頭已經出現,其根源在於不平衡的貨幣政策。短短兩年間,美聯準會資產負債表從2020年初4.2兆美元擴張到目前8.8兆美元,流動性已到了「發高燒」地步。由於內部經濟失衡,產業鏈存在結構性痼疾,貨幣刺激手段將導致反噬效果。

其次,要透過金融現象的浮雲,看清楚主要國家實體經濟走勢。美國是全球化佈局資源的典型國家,美國資本控制的跨國企業支配全球資本、物資、資源,其經濟復甦必須依賴全球主要合作伙伴。所以,其內部貨幣政策推升通膨,其進口產品也會推升通膨。

而中國不同,既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將資金投向基礎產業、一般製造業,投向中小企業;又注重保就業、穩定居民收入水準,從而保障供需兩端同向發力。特別是,中國抗疫走在前面,生產、運輸、商業、投資總體保持平穩,不僅穩住內部產業鏈、供應鏈,而且擴大出口規模,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製造業支撐發揮中流砥柱作用。

董少鵬指出,中國要做強開放型的國內金融體系,抵制金融霸權「剪羊毛」行徑。在世紀疫情之下,美國防疫一方面採放任態度;另一方面超大規模發行美元,試圖稀釋經濟增長壓力,剪全球的羊毛。在疫情衝擊和經濟減速雙重壓力下,中國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貨幣供應常態化,不搞大水漫灌,股市、債市、匯市運行總體保持穩定。一旦國際金融市場大波動,中國有餘力、有儲備可以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