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議員推動立法加強美臺軍工合作 緩解臺灣戰備缺口

美國國會兩黨議員聯手推動法案,讓美國軍工企業與臺灣合作生產,以強化臺灣國防供應鏈並緩解戰備不足問題。圖爲臺灣漢光演習。(圖/軍聞社)

在中國大陸對臺灣軍事威懾行動持續升高的情況下,有多位美國國會議員聯手提出了一項跨黨派和跨參衆兩院的新立法,這項名爲《臺灣安全法》的法案目加強美臺軍工業合作,以增強臺灣產業鏈韌性,並緩解臺灣戰備武器不足的問題。

據《美國之音》報導,此一簡稱爲《臺灣安全法》的立法全名是《跨太平洋盟友投資武器以推進國家安全法》(Transpacific Allies Investing in Weapons to Advance National Security Act, 簡稱TAIWAN Security Act),內容要求美國國防部在法案生效後180天內向國會提交一份關於美臺簽訂軍工業合作可行性及可取性的研究報告,其中包括與臺灣簽訂協定的「戰略益處與影響」。

《臺灣安全法》由美國兩黨4名參衆議員在參衆兩院領銜提出,包括內華達州民主黨參議員羅森(Jacky Rosen)、阿拉斯加州共和黨參議員沙利文(Dan Sullivan)、加州共和黨衆議員樸銀珠(Michelle Steel)及內華達州的民主黨衆議員霍斯福德(Steven Horsford),此外還另有4名參議員參與聯署。

羅森參議員辦公室在給《美國之音》的聲明中說,此一法案「將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加強美臺之間的國防工業基礎合作,以深化美臺防務關係、促進供應鏈安全,並協助緩解臺灣的戰備挑戰。」「我們必須不僅要確保我們的實力,同時也要壯大我們民主盟友臺灣的實力」。

兩黨兩院議員星期四推出的《臺灣安全法》條文說,遵照美國的《臺灣關係法》,美國國防部長在與國務卿及其他聯邦部門或機構首腦磋商下,「應採取措施,適度考慮加強國防工業基礎合作活動,以擴大全球國防生產、增加供應鏈安全與韌性,並滿足臺灣的防衛需求。」

法案還要求五角大廈在法案生效後180天內向國會提交研究報告——國防部長應在與國務卿、臺灣政府及美國國防工業代表協調下,針對與臺灣簽訂國防工業協議的可行性與可取性進行研究。這個研究還必須涵蓋「美臺加強國防採購夥伴關係的法律、經濟及防務政策層面」,幷包括一份清單,列出「不少於5個」可在臺灣開發和生產的防衛項目,或是加快美國生產零件許可證審批,以及美國無法及時滿足臺灣需求而有必要在臺灣生產的武器。

華盛頓智庫卡託研究所星期四針對美國延宕交付臺灣已購買的軍備發佈最新數據。根據該機構的數據,這個數字在4月份已高達197億美元,比3月要高出5.2億美元。其中,傳統武器平臺佔108.7億美元,不對稱武器佔61.6億美元,彈藥佔26.6億美元。其中傳統武器包括F-16戰機、M1A2坦克等;不對稱武器包括魚叉海岸防衛系統、MQ-9B無人機、海馬斯(HIMARS)系統及刺針導彈等,彈藥則有MK48魚雷、AGM 84 H改良型空射魚叉反艦導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