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還敢打貿易戰?12月1日,中方將全面斷供
雖然特朗普還沒正式上任,但中美之間的新一輪博弈卻已開始了。11月14日,美國國會衆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穆萊納爾,提名了一份法案,要求“廢除中美之間的正常貿易”,揚言要取消中國的“最惠貿易國待遇”。
因爲每一個國家加入了WTO以後,都自動享受最惠待遇國地位。按這個規則,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貨物應該是3.3%的普通關稅。就算之前中美貿易戰時,也有一部分商品其實是按照3.3%的低稅率來出口的,所以中美兩國的貿易額依然很大。
但是,如果美國取消了這個待遇,那麼就是公開和WTO的規則作對,美國對中國的關稅稅率將提高到32%,而目前對中國的適用的平均關稅是19%。當然,更狠的是特朗普宣稱將對華加徵60%關稅。
11月15日下午,我國商務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國家密碼局發佈2024年第51號公告,公佈《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清單》,自2024年12月1日起實施。這個“出口管制清單”涵蓋面非常廣,包括計算機、電子設備,加工材料、專用材料、化學制品、傳感器、導航器組件等等10個領域核心生產技術和設備。
之前中國頒佈了《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時,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沙利文就公開宣稱“中國正在卡美國製造業的脖子”,並呼籲其盟友不能對此坐視不理。畢竟稀土、鎵、鍺、銻、鏑相關物項,還有重點材料,關鍵電子零部件都是美國軍工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
以鏑爲例,中國生產了世界99.9%的鏑,它是芯片製造關鍵材料。美國用英偉達超算芯片威脅中國出口管制,中國管制原料後,我們低端芯片還能維持,但美國相關產業將面臨危機。
另外,我國還將大規模限制鋰電池和鋰電子產品出口。因爲我國鋰金屬冶煉產量佔據全球總產能三分之二,今後美國的無人機、電動汽車等產業將受到嚴重影響。
其實現在美國很多高科技裝備都需要依賴中國稀土,如果被全面禁止出口,美國就算有錢都買不到,中美之間的高端製造和軍事武器上面的差距會進一步縮小。而中國損失的就是貿易順差而已。
其實,現在的中國外貿發展重心不是歐美國家,就算是美國將要對我們加徵關稅,影響甚至都不到外貿總額的5%。按照貿易份額來看,是中東,南美,非洲和東南亞等“一帶一路”國家,纔是中國外貿出口的基本盤。這就是,爲什麼中國並不懼怕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的原因。
在特朗普的前任執政期間,美國優先主義的政策對全球化浪潮構成了嚴峻挑戰。而今,美國爲一己之私,正藉助所謂的共同價值觀和地緣政治策略,進一步加劇這一裂痕,強行推動新一輪的陣營對立,此舉無疑是逆全球化的典型表現。
美國似乎夢想着重現美蘇冷戰時期的輝煌,然而,全球化真的是可逆的嗎?這將是決定美國這一圖謀能否最終達成的關鍵所在。
歷經數十載的演進,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格局已初步奠定。這一格局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自地理大發現以來,人類的聯繫日益緊密,涉及經貿、人文等諸多領域,全球化便是這一歷史洪流中的必然產物。因此,全球化的本質是不可逆轉的,美國亦無法阻擋。
以極具說服力的實例來看,美國前些年曾大肆宣揚要與中國全面脫鉤,然而,經過一番波折後,美國卻又提出了“再掛鉤”的論調。從脫鉤到再掛鉤,美國在這場逆全球化的嘗試中碰壁受挫。連美國都無法承受的代價,其他國家更是難以負擔如此高昂的成本。
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世界各國之間的經貿聯繫愈發緊密,這也催生了原材料、產業鏈以及供應鏈的區域化、碎片化趨勢,對西方國家的影響尤爲顯著。
若美國意圖與中國實現全面脫鉤,重塑美國製造業或尋求替代中國的供應鏈似乎是可行之道。然而,這兩條路美國均已嘗試過。重塑美國製造的口號已喊了近十年,卻仍停留在口號層面;而尋求替代供應鏈的努力,也因美國的供應鏈危機而備受質疑。美國發動的貿易戰導致全球供應鏈失衡,美國正在爲其肆意妄爲的行爲付出代價。
當下的美國看似風頭正勁,實則已顯露出日暮西山的跡象。美國最爲倚重的盟友在歐洲,然而分裂的歐洲既有利於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同時也削弱了美歐聯盟的效能。縱觀整個歐洲,重心在西歐,而西歐中堅定跟隨美國的僅有英國。法國則顯得更爲利己,德國則較爲務實,其他國家大多持觀望態度。
幾百年來,西方國家一直擅長通過臨時拼湊的聯盟來遏制新崛起的勢力。它們曾對付過西班牙、荷蘭、法國、德國、蘇聯,而中國正成爲它們下一個目標。
面對“雙拳難敵四手”的困境,有人開始感到畏懼,反思美國圍堵中國的原因,甚至懷疑是我們自身存在問題。然而,這種妄自菲薄的想法纔是最大的錯誤。自古以來,退讓只會換來得寸進尺,中國近現代史上的百年屈辱便是最好的證明。
作爲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大工業國、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以及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擁有諸多頭銜和實力,我們何必妄自菲薄?
從近現代史來看,英國和美國的崛起歷程告訴我們,如果不經過一次激烈的較量與對抗,美國和西方永遠不會承認中國應有的地位和作用。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認識、深刻的理解和前瞻性的預判。美國現在的瘋狂舉動不僅帶來了諸多麻煩和不確定性,更充分證明了美國已經認識和承認了中國的發展。若非如此,美國絕不會向中國發起如此猛烈的圍堵。
中美戰略博弈的大格局不會改變,這一點從當前形勢已可基本斷定。儘管這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局面,但我們也絕不能妥協。我們必須高瞻遠矚,做好萬全的準備。
西方經濟學將中國的快速發展稱爲“後發優勢”,而我們更願意稱之爲“跨越式發展”或“彎道超車”。中國經濟爲何能如此迅猛發展?在過去20年裡,全球各大經濟體中,除了中國,還有哪個國家能實現經濟兩位數增長?即便是現在,中國保持的每年5%增長率也讓世界其他經濟體望塵莫及。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最根本的支柱在於中國實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工業化。甚至有觀點認爲,未來幾十年,世界上將只剩下中國製造和國外製造兩大品牌。有人將這一預測視爲戲言,但實質上這是基於中國作爲全球第一大工業國的發展勢頭所作出的合理預測,是大概率會實現的事實。
當然,也有人質疑中國工業發展的前瞻性,認爲中國工業格局過於集中在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海岸線一線地區,工業佈局存在畸形。這確實是一個事實,但並非不可補救。向內陸拓展縱深便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藥,而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則是邁出的第一步。
然而,如果僅從這個視角來看待中國的未來,那我們的格局就太小了。我們應該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從人類歷史上大國交替的歷史角度來審視這個問題。工業佈局的畸形並非不可克服的難題,而我們作爲全球第一大工業國的地位所帶來的優勢,將真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誠然,我國工業核心區域位於易受海空力量侵襲的東南沿海地帶,這一地理現實不容忽視。美國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對我們的東南沿海構成了實質性的威脅,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客觀挑戰。然而,許多分析往往忽略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美軍的中遠程精確制導彈藥成本高昂,這一特性從根本上限制了其庫存規模。
以美軍在中東地區的兩次大規模軍事行動爲例,儘管動輒發射數百枚“戰斧”巡航導彈,但其整體庫存量卻相對有限,一個大致的估算數字約爲3000枚左右。
那麼,這3000多枚“戰斧”巡航導彈若全部用於攻擊我國東南沿海,將造成何種程度的損失呢?事實上,這種損失大體上處於我們可承受的範圍之內。一般而言,摧毀或重創一個大中型工業設施需要消耗20至50枚導彈不等。即便美軍傾其所有,又能對我國多少目標造成實質性破壞或癱瘓呢?
以臺島爲例,島上就有300多個各類潛在打擊目標,而我國幅員遼闊,目標衆多,這對於產業已現空心化的美國而言,無疑是一個難以承受之重。
美國在中東地區先後對阿富汗和伊拉克採取了軍事行動,卻遲遲未對伊朗動手,這其中緣由複雜多樣,但伊朗工業產值約佔GDP 40%的這一數據無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伊朗作爲半工業化國家,近年來在彈道導彈、無人機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其背後的支撐正是強大的工業基礎。
因此,面對美國的軍事優勢,我們應在戰術上給予充分重視,但在戰略上則需保持冷靜與自信,不能被其表面的軍事強大所嚇倒。我們更應看重的是自身的工業能力,因爲美國也正是依靠這一規律逐步發展壯大的。
回顧歷史,1860年,英國曾是全球鐵產量和煤產量的53%和50%的產地,全球超過一半的棉花在英國工廠被織成布料。當時的英國海軍在國際上擁有無可匹敵的優勢,無論是軍艦數量、噸位還是性能指標,均遙遙領先,無人敢與之爭鋒。
然而,到了19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超越英國,成爲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同時,美國、德國等國的鋼鐵產量、能源消費量以及鐵路里程均超過了英國。面對這一挑戰,英國並未感到恐慌,反而其工業領域的工人數量還增加了一倍。這一歷史進程在中國身上再次得到了驗證。2010年,中國工業產值和淨增值超越美國,而美國產業空心化的同時,服務業產值佔GDP的比重卻上升至四分之三。
在美國逐步取代英國成爲世界工業霸主的過程中,英國曾享受了數百年的殖民財富。如今,中國也正以同樣的方式將美國從全球工業霸主的寶座上趕了下來。美國奧巴馬和拜登政府都曾呼籲恢復美國的製造業,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兩任總統的相關演講中,都出現了中國製造的身影。美國媒體甚至諷刺說,美國總統在中國製造的重壓之下,仍在呼籲恢復美國製造業。
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何美國前任總統特朗普曾大肆宣揚要與中國全面脫鉤,而現任拜登政府卻又提出再掛鉤的倡議了。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國如何與中國全面脫鉤?世界又如何與中國全面脫鉤?像立陶宛這樣的小國或許還可以選擇站邊以求自保,但大國呢?尤其是那些稍具規模的國家,根本無法逆時代潮流而動。這也正是美國試圖組建聯盟卻鮮有成果的原因所在。
由此可見,作爲全球第一大工業國,中國擁有不懼任何風險和挑戰的堅實底牌。無論是從現實角度還是從歷史角度來看,美國都在步大英帝國沒落的後塵。因爲在大國博弈乃至大國戰爭中,工業實力纔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所在。那麼,我們爲何要妄自菲薄呢?
【兵國大事】認爲,中國是一個與美國平等的大國。小國或許可以苟且偷安,但大國卻沒有資格投降。我們要用實力說話,讓美國、讓西方、讓世界承認中國應有的地位和作用。爲此,我輩應該精誠團結、努力奮鬥纔是正理,而不是畏懼、妥協、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