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西洋月刊》:互聯網的“廁所理論”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大西洋月刊》5月17日文章,原題:互聯網廁所理論 請允許我解釋一下我的互聯網廁所理論。雖然無法證明,但前提很簡單:在任何時刻,我們體驗的大量狂熱的活動——點擊、瀏覽、發帖、評論、點贊和分享——都來自於那些在廁所裡刷手機的人。當然,廁所理論不只是字面意思。在其他無聊的時候也會有很多人刷屏——比如排隊時,或者堵在路上時,也許就在此刻。

廁所理論提醒我,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場所,每天有數十億人在他們必須做的所有日常瑣事和休憩間隙訪問無數次社交媒體。作爲一名寫作者,我用這個框架來審視自我,並意識到,我只有很少時間能吸引讀者閱讀我希望他們看到的東西,而且,我還意識到,我想象中的全神貫注的讀者只是一個理想化羣體。和其他人一樣,我也會分心:有時,我會深入閱讀,但大部分與工作無關的刷手機,都是漫不經心地在滑動點擊文章,尋找吸引我眼球的東西,或者從停車場到百貨公司的路上,在谷歌上輸入一些關於家裝產品的錯漏百出的短語,結果差點被車撞到。

谷歌宣佈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其中包括一個可以“爲你完成谷歌搜索”的搜索引擎更新版本。此後,我一直在思考我的廁所理論。一段時間以來,谷歌一直在試驗在搜索結果的頂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結果好壞參半:有時這項服務會“產生幻覺”,自信地回答帶有虛構成分或壓根不正確信息的問題。現在,谷歌增加了“AI概述”,這是公司針對問題編譯和分類信息的一種方式。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家餐廳,它可能會根據不同的類別對你的選擇進行分類,比如餐廳氛圍。最終,生成式搜索只是簡單地總結了網絡上所有來源的信息,並以易於理解的格式呈現。

但最近的一項分析顯示,大多數人在谷歌上只訪問一個頁面;同樣的分析發現,大約一半的搜索會話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完成。出於這個原因,符合谷歌最大利益的做法是讓網站儘可能快速流暢。因此,毫不奇怪,谷歌煞費苦心地解釋如何使用新技術鼓勵人們瀏覽網絡。

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曾稱,“當你把人們聚集在一起時,你永遠不知道結果會如何。”這句話很能說明問題——臉書社區遺毒之一,就是虛假信息兜售者通過謊言污染互聯網。

還有一種可能(甚至有些可怕),谷歌根本沒有看到網絡的未來——至少不是我們所知道的網絡。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接受採訪時,稱讚了基於網頁的互聯網的優點。重溫他的受訪內容,有一句話觸動了我:“移動端時代已經到來,視頻將繼續存在,因此,將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內容。網絡不再像以前那樣處於一切的核心。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這裡沒有提到的是,正是由於谷歌及其緩慢的搜索退化以及對網站發佈方式和內容的控制,網絡可能不再是一切的中心。谷歌依賴於網絡,爲了組織世界信息,它索引了無數的網站。但是,當谷歌覺得它已經成功地完成其使命宣言中概述的任務時,網絡會發生什麼呢?我們可能很快就會知道答案。(作者查理·瓦策爾,陳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