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換囚 外交勝利還是糟糕先例?

(圖/美聯社)

美國與俄羅斯於2024年8月2日進行冷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換囚行動。此次換囚行動中,遭釋放的囚犯包括《華爾街日報》記者格什科維奇、美國前陸戰隊員保羅‧惠蘭、記者庫爾馬舍娃等得以順利返回美國,美國則說服德國釋放柯拉希可夫。美國總統拜登與副總統賀錦麗親自前往機場迎接這些歸國的囚犯。拜登在機場表示,這次換囚是一次重要外交勝利,並感謝德國、波蘭、斯洛維尼亞、挪威和土耳其促成這次歷史性換囚行動。

然而,川普政府時期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則批評與俄羅斯的人質交換協議,警告稱該協議涉及「無辜的美國人質」,爲華府「樹立一個糟糕先例」,並將導致「更多美國人被用來當作討價還價的籌碼」。

這次換囚行動對於美國與俄羅斯關係有三項意義。首先,證明美俄兩國仍有非公開的溝通管道進行運作。這也意味着,俄羅斯並未完全被孤立,即使兩國高層關係緊繃情況下,莫斯科仍可與西方國家進行談判,爲俄烏戰爭的後續發展提供些許希望。

再者,此次美俄換囚所需之多方努力合作顯示,美俄兩國在某些領域仍可合作,但不必然表示雙邊關係將大幅改善。烏克蘭戰爭的持續以及美俄雙邊在地緣政治議題仍難達成一致。

此外,這項換囚行動主要在拜登還代表民主黨角逐美國總統期間,顯見拜登與其他西方國家領導人的私誼關係,而且中情局(CIA)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由於情報機關擁有高度保密渠道,情報機關間之直接溝通渠道可以避免冗長的外交程序,從而加快決策和行動的速度,並且可以減少公開外交所帶來的政治壓力,讓雙方能在較少外界干擾情況下達成協議。

美俄換囚被視爲「數十年來俄羅斯與西方之間影響最爲深遠的交流」,並且涉及涵蓋美國、斯洛維尼亞、土耳其、挪威和德國等七個國家的複雜協議。這項換囚協議的規模爲美國與俄國最大的囚犯或人質交換,因爲一般而言,這樣的人質或囚犯交換,應會透過雙邊談判來釋放少數人。並且,從2年前美國中情局與俄羅斯情報官員開始舉行秘密會議,到最後釋放囚犯的時間,僅兩年即達成最終協議,而且需要協調其他國家,顯見俄羅斯與美國皆亟欲達成這項換囚協議。

對於美國總統和政府來說,成功的囚犯交換可以被視爲一項重要的外交成就,有助於提高政府的國內支持率。今年2月份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賀錦麗曾與德國總理蕭茲談論與俄國交換柯拉希可夫(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殺手,他曾在德國爲俄政府執行暗殺任務)的可能性。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證實,美俄換囚行動沒有進行任何金錢交換,也沒有減緩對俄羅斯的制裁。

今年5月23日川普表示,倘若當選,俄羅斯「幾乎在選舉後立即」釋放格什科維奇,「俄國總統會爲(他)這麼做」。

然而,這也是美國公開屈服於勒索。2023年3月,格什科維奇在葉卡捷琳堡爲《華爾街日報》進行報導時被俄羅斯反情報行動部(DKRO)逮捕並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並在今年7月被判處16年徒刑。這是自冷戰以來首次有美國記者因此類指控而被拘押。美國駐俄羅斯大使特雷西對此指出,俄國「將美國公民視爲棋子,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這樣的換囚行動可能鼓勵進一步劫持人質,各國利用其刑事司法系統將外國人扣爲人質,進而對於持不同意見的他國人民產生寒蟬效應。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囚犯交換,不僅是一次人道主義行動,更是一個具有深遠戰略意涵的外交舉措。(作者爲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