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大陸市場會怎樣?
1990年代由於政治感敏,從臺灣海關統計看不出臺灣對大陸出口實況,國貿局每月公佈的兩岸貿易統計會並計對陸出口、經香港轉口大陸,再加上臺對港出口與港自臺進口差異值的八成。對大陸出口之所以要把香港納入,主因臺灣對香港輸出有六、七成會轉口至大陸。
■依國民所得統計,實質貿易順差有兩種算法,一是以出、進口物價平減出、進口值得出實質出、進口,相減而得,一是直接以出口物價平減名目順差而得,前者是實質GDP的算法,後者是實質GDI的算法,循前者剔除大陸順差,今年前三季經濟成長爲-0.5%,循後者爲-0.4%。
今年以來,由於我們防疫表現不錯,經濟優於亞洲鄰國,對於這個表現,英國《經濟學人》認爲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超越中國大陸,隨後不少人呼應此一看法,甚至認爲沒有大陸市場,臺灣也不會邊緣化。
兩岸早年由於軍事對峙,沒有貿易往來,1988年才逐漸開放大物品進口,也開放臺商赴大陸投資,由於赴大陸設廠所需設備,原料及半成品皆來自臺灣,因此兩岸貿易逐漸熱絡,2002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升逾20%,後來居上,成爲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
早年臺灣循輕工業發展,對美、歐出口創造了經濟奇蹟,那時並不需要大陸市場,惟自1990年以來兩岸投資、貿易往來密切,每年對大陸享有的貿易順差逐年成長,大陸市場已成爲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來源。依主計總處近年估計,大陸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的經濟成長率,便會讓臺灣經濟成長率提升0.29個百分點,這個連動效果是美國的四倍,大陸市場之重要於此可知,今時今地,如果失去大陸市場,臺灣經濟將很難穩定成長,這是顯而易見的。
就以今年爲例,前三季臺灣經濟成長率2.28%,居四小龍之冠,並且也領先大陸的0.73%,這讓不少人得意忘形,以爲沒有大陸市場一樣可以享有高成長,以爲只要有半導體的優勢就可以屹立不搖,我們誠然也希望如此,惟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我們要知道2.28%這個經濟成長,來自大陸的貢獻不少,撇開復雜的兩岸產業關聯先不談,就談最簡單的貿易順差,從國民所得統計觀察,貿易順差是影響經濟成長的重要因子,今年前三季我國貿易順差1.2兆臺幣,其中來自大陸(含香港)的順差達1.8兆,由此可知,如果沒有兩岸貿易,我們已呈逆差。
沒有大陸市場,今年前三季經濟成長率還會有2.28%嗎?我們假設沒有大陸市場,讓2019、2020年對大陸(含香港)順差歸零,看看臺灣經濟的成長會有什麼變化,依國民所得統計估算,我們先循出、進口物價指數平減對陸出、進口值,以求得對陸的實質順差,然後以實質GDP減對陸的實質順差,便可得出沒有大陸市場(含香港)的實質GDP,去年前三季12.29兆,今年前三季12.22兆,由此可估出今年前三季經濟成長率爲-0.5%,非但沒有成長,還呈現衰退,如此也就沒什麼可驕傲的了。
影響的不只是順差
事實上,少了大陸市場不只影響順差,在兩岸產業關聯下所產生的生產波及效果、就業波及效果還會對總體經濟帶來第二輪衝擊,如此臺灣經濟還能居四小龍之首嗎?還能傲視亞洲鄰國嗎?不言可喻。
臺灣今年經濟表現不錯,政府防疫成功穩住全局厥功最偉,這自然是值得肯定,然而,這不代表臺灣已取得產業競爭上的長期領先優勢,更不代表臺灣已不需要大陸市場,須知亞洲區域結盟方興未艾,臺灣迄今仍在候補名單之外,臺灣沒有夜郎自大的本錢,若不在兩岸政策上審慎因應,須臾之間,必將爲亞洲鄰國所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