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大高速塌方已致48人遇難,專家稱形成塌方“需要一段時間過程” | 深度聚焦

記者/李想俁 戴幼卿 實習記者/王思思

編輯/劉汨

事發地航拍圖|新華社

5月1日2時左右,廣東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陽路段發生塌方災害。截至5月2日14時,已發現23輛車陷落,48人死亡,另有3人DNA待進一步比對確認,30人受傷。

北青深一度在採訪中瞭解到,因爲正值假期,不少遇險人員都是正在返鄉途中。有已經到“家門口”的五口人,車子掉落塌陷路面,3歲的孩子被送入ICU搶救。還有一對失聯的年輕夫婦,也是趁着假期要趕回家看望年幼的孩子。

據氣象資料,事發之前當地曾出現持續的強降雨天氣。一位土木建造行業專業人士分析,如果想要形成塌方現場路基懸空的狀況,“需要一段時間過程。”

事故現場發生了起火

多名遇險者正在返家途中

“橋斷了,好多車掉下去了,不斷的爆炸聲。我們離死亡就差100米。”

5月1日凌晨兩點,張平載着丈夫和女兒,行駛在返回老家梅州的途中。在即將駛下高速時,遠處突然飄起白煙,車流也隨之減慢。他們看到路邊護欄彎曲了一大段,以爲是發生了交通事故。

這時,她看到在最前方的一輛車上,下來一位穿白衣服的男士,站在路上拼命地攔車。“他讓我們打雙閃,車輛往後退,然後再掉頭停在兩側,給救援車道空出位置。”

百米外的距離,濃煙滾滾,開始傳來爆炸聲。張平他們這才知道,是高速路發生了塌方,他們一家三口剛“撿了條命回來”。張平不敢相信會親眼目睹這種悲劇,到第二天下午五點多,警方打來電話排查人員時,她又情緒崩潰,嚎啕大哭起來。“真的不敢想象,那些遇難者的家人要傷心到什麼樣子。”

來自梅州大埔縣的楊青告訴深一度,她嫂子一家五口開車從廣東順德回大埔茶陽鎮,已經到“家門口”了,車子掉進了塌陷路段裡。接受採訪時,車上還有3人失聯。另有一名3歲的孩子在事故中腦出血,正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搶救。

事故發生後,家人們就趕去了現場,據楊青描述,“塌方坑深度約有三層樓那麼高,事發時有車掉進去起了火。”

深一度在採訪中瞭解到,因爲正值假期,許多遇險車輛上都是正在返鄉途中的家庭。一位尋親者說,他叔叔一家五口人,是從廣西梧州開車回福建南安,車上包括2名成年人和3名未成年人。還有一位尋親者表示,自己的妹妹和妹夫從工作地返鄉,當晚12點左右還說“快到了”,隨後就失聯在事發路段。夫妻倆都才30歲出頭,這次是趁放假回家看剛幾歲大的孩子。

大部分尋找的盡頭都匯聚到了收治傷者的醫院。一位受訪者從事發當晚,就不斷撥打着附近醫院的電話比對名單,他的姑姑姑父一家四口從廣東出發去福建旅遊,“晚上十一點左右還能聯繫上,凌晨一點多查詢到手機定位在塌方路段附近,之後定位就消失了。”

5月1日夜裡,他和家人一起趕到了大浦縣人民醫院。凌晨12點半,他在朋友圈分享了一首毛不易的《一程山路》,並配文道:你們出了一趟遠門,遠到要我走完一生才能見面。

5月2日下午,廣東梅州市召開新聞發佈會,通報梅大高速路面塌方救援救治情況。發佈會上,梅州市委書記馬正勇介紹,截至5月2日14時,已發現23輛車陷落,48人死亡,另有3人DNA待進一步比對確認,30人受傷,目前無生命危險。

消防人員向遇險車輛噴水

“事發前應有預兆”

5月2日下午,梅州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溫勇登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救援現場周邊地質條件複雜,持續、長時間的強降雨造成現場土壤含水高度飽和。

此次塌方災害發生前,當地曾持續出現強降水。據《梅州日報》報道,受高空槽和切變線影響,4月30日8時至5月1日8時,大埔縣出現暴雨。根據氣象資料統計,全縣平均面雨量48.9毫米,最大降水量爲66.1毫米。據統計,4月以來,大埔全縣平均累積雨量爲561.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25%。

4月30日上午,大埔縣氣象臺發佈了地質災害氣象風險Ⅱ級預警,提示包括此次事發地茶陽鎮等區域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較高。當日下午四點,當地氣象預報又提示,目前大埔縣土壤含水量高,山洪、地質災害風險高,需要防禦強降水及其引發的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崩塌等次生災害。

事發後,據當地有關部門向媒體介紹,此次公路塌方路面長約17.9米,面積約184.3平方米。

從事土木建造行業的工程師曾先生告訴深一度,這種體量的塌方在高速公路上出現的概率是極小的。事發前,梅州地區曾遭遇連續降雨,雨水沖刷地表土壤,並流入路基縫隙。土壤在含水率過高的情況下,其力學性能會發生改變,從而推動滑坡體下滑。“持續強降雨可能是直接原因,但現在還不能確定是否爲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

曾先生表示,梅州地區多丘陵分佈,事發路段處在山體邊坡位置,路面下方的路基採用的是填方處理。目前現場圖片顯示,高速公路位於外側的半幅路面發生了大面積塌方,這半幅更多是填方區,而內側半幅更靠近原始的山體地貌,地基相對穩定。

曾先生分析,此次塌方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直接原因是塌方在短時間內發生,造成大量車輛墜落。但正常來說,高速公路的設計標準如果足夠高,設計時留出的冗餘量是足夠預兆顯現的,如塌方前可能會先出現路面開裂、斷裂等情況,而不會立即出現瞬時的脆斷。“從現場圖片來看,如果想要路基壓實度較高的高速公路形成圖中的路基懸空,需要一段時間過程。”

據此,曾先生認爲,想要了解造成塌方的其餘因素可能還要從設計方、施工方和運營方的各自分工、履職上進行詳細調查。“公路的設計、施工、監理、運營、養護和監測是一個系統的整體,而運營單位是養護工程管理的責任主體。”

發佈會上向遇難者默哀

事發路段去年也曾發生滑坡

公開資料顯示,梅大高速的營運管理方爲廣東大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該公司官方公衆號“大潮高速”曾在2023年4月1日發佈《關於S12梅龍高速雙向交通中斷的公告》,稱受連續暴雨影響,S12梅龍高速往大埔方向K55+690處邊坡出現險情,嚴重影響行車安全,並宣佈S12梅龍高速西陽至大麻路段實施3天交通管制。

兩天後,S12梅龍高速鄰近另一路段又因持續降雨發生山體滑坡,經現場踏勘發現該處地質複雜,坡體失穩,存在數萬方土方傾覆車道的重大安全隱患。直到2023年5月9日,“大潮高速”公衆號才宣佈S12梅龍高速恢復通行,對此次事件的描述也由此前的“山體滑坡”改爲了“山體崩塌”。

曾先生表示,既然去年同期該路段已出現過類似的滑坡、崩塌情況,就應當加強監測預警。現有的道路橋樑監測技術、設備可以實現對塌方的預警、預判,其中包括衛星監測、24小時視頻監控和邊坡監測雷達等手段。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記者從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獲悉,近期,受持續性強降雨影響,廣東部分地區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受損。截至4月30日16時,高速公路受影響路段共計19處,已恢復6處,剩餘13處封閉部分車道;普通國省道受影響路段剩餘9處仍處於雙向交通管制狀態。一位受訪者告訴深一度,4月26日他曾駕車經過梅大高速,在事發地附近下國道接朋友時,看到路兩邊有多處大小不一的塌方。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塌方災害發生一週前的4月24日,大潮高速的控股股東、廣東交通實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蔡叢華帶隊到廣東大潮高速進行調研督導,蔡叢華指出,要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各項工作,時刻緊繃安全生產這根弦,持續強化對邊坡、橋樑、隧道、互通等重點結構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排查和隱患跟蹤治理,加大“技防+人防”的保障力度。

(文中受訪者皆爲化名)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歸北京青年報【北青深一度】 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